2010中国服装业谨慎之中乐观前行
生意社2月20日讯 2009年,中国服装行业走过了曲折坎坷的一年。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推动下,在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内生驱动力作用下,我国服装产业运行经历了艰难险境之后,开始呈现企稳回升、发展逐渐向好的良好局面。中国服装行业协会日前公布的2009年1~11月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就是佐证。
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服装行业在外需持续低迷、内需低开稳升的情况下,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了生产的小幅增长;行业整体效益水平呈现转好迹象;行业出口持续负增长,内需对行业发展带动作用加强。同时,服装产量下降昭示了服装产业发展的拐点出现,我国服装行业由规模扩张道路走上价值扩张之路。
内外双压产量下滑新产业格局现端倪
去年,我国服装产业受到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市场低开稳升的影响,全年生产增幅波动很大,平均增幅创历史新低。
从区域结构上来看,东部地区仍然占据巨大的生产份额,但“长三角”地区生产下滑明显,中部地区产能增长平稳。产业新格局正在借助危机重新被构建。
从总体上看,2009年,我国服装行业全年生产增幅波动很大,平均增幅创历史新低。
据统计,2009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量211.53亿件,比2008年同期微增2.1%。从全年生产增幅来看,曲线波动度很大,2009年1~2月份,行业产量大幅下降,到6月份虽然有一个冲高,但随即又开始波动下滑。
而2009年全年,我国全社会完成服装总产量400亿件,比2008年下降了13.04%,其中梭织服装138亿件,针织服装262亿件,分别比2008年下降了10.97%和14.10%。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使得一批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被迅速淘汰;国内市场上半年的低迷状态使内销型企业在生产计划和营销目标上都更为理性。报告分析指出,内外两个市场的双重作用,是导致2009年我国服装产量出现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不过从长远看,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则是为我国服装产业构建以大企业为产业核心的新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础。
从分区域板块构成来看,“长三角”地区服装产量下滑最为明显。虽然2009年我国服装生产格局基本未有根本变化,从横向上看,产量前五名大省仍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和福建省;但从各个区域自身纵向发展变化来看,相差悬殊,该五省中,生产下降最明显的是浙江省,产量降幅达到16.16%,生产情况最乐观的是福建省,产量同比增长14.10%,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可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生产规模已近稳定,沿海地区开始进行产业重新定位,新定位的确定将指引和推动产业梯度转移进程。
内陆省份中,江西省、湖北省、河北省、辽宁省、河南省、安徽省的生产均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其中江西省产量已超过全国各省平均产量。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产量增幅分别带到26.45%和31.58%,中部地区服装产量占全国服装总产量比重达到11.46%,比2008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新的外贸加工基地、内销品牌加工基地将在这些省份中产生。
减员增效逆势而涨两极分化日渐严重
2009年,在极为不利的行业运行环境下,我国服装行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行业利润水平得到提升,行业利润率同比增长5.93%。
同时,产业资源向大企业集聚程度加深。由于中小企业关停案例增多,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产量已占到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58%以上;有限的外销订单也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结;国内市场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以下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