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应手 华人花布设计师在美“大出风头”
生意社2月25日讯 在美国纺织业,活跃着一批华人花布设计师的身影,他们大多毕业于中国知名的美术学院,具备扎实过硬的绘画基本功和敏锐的观察力,在竞争激烈的纽约纺织时装界奠定了地位。
甘柏馨:悟性高大受市场欢迎
来自香港的甘柏馨,称得上是花布设计的”大姐大”。早在1977年,她在明尼苏达州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就在纽约觅得花布设计师工作,由于对颜色”抓得准”,悟性高,能够洞察潮流走势,设计的作品大受市场欢迎。
从1990年至1995年,甘柏馨出任名牌内衣”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花布设计顾问。她经手设计的布料,花色艳丽而不失雅致,一直非常畅销,有时甚至买断市。她的设计才情令同行刮目相看。
她强调,一个受厂家及顾客欢迎的设计师,要有妙笔和敏锐的色感,要了解潮流和认识布料及机器。”好的设计师不但要有好的色感,还要了解什么布料用什么机器及印刷的版次”。她审时度势,走在时代的前端,早在1992年,已懂得借助计算机功能来组合颜色。
她说,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走在潮流的尖端,其他人设计的花样大约两年后才能做成成品上市,所以要预知两年后的市场流行走势。她自豪地说,色彩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弱项,而她对颜色的敏感,她自信没有多少设计师比她强。至于如何调配颜色,她说很难具体形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自1995年开始,甘柏馨辞掉年薪十多万元的花布设计,全身心投入她喜爱的陶艺创作。
2002年初,她不幸罹患乳癌,曾七进手术室,经历了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手术后至今,癌魔两度侵袭,令她深感人生无常,生命可贵。她希望为后世留下不朽的艺术作品,为此,她将所有作品亲手刻上自己的名字,再经烧制宛如刻字,以便”留得作品在人间”。
廖未林:功力深厚创意多
甘柏馨说,最为华人争光的是台湾前辈美术家廖未林。他1949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同年移居台湾。廖未林在台湾凭一双手画稿子生活,1980年他旅居美国纽约,为了生活,他也从事花布设计,他不懂英文,而且烟不离手,如果换了别人,老板是很难容忍的。但由于廖未林在花布设计方面太有才华和创意了,深受老板器重,特别为他提供一间私人吸烟室,这种礼遇非常难得。
廖未林的颜色和线条漂亮的不得了,他设计的花样做成女装后非常畅销,由于他是画插图出身,掌握版次编排的奥秘,设计的作品”又靓又准”,甘柏馨认为他为华人争了光。
方书久夫妇:花布设计“小菜一碟”
现住纽约皇后区的画家方书久及其妻子陈梅玲都曾为花布设计师,并获奖无数。陈梅玲毕业于苏州工学院艺术分院(苏州大学前身),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奖。来美前她任职苏州丝绸印花厂,来美后短暂做过花布设计,后因语言问题没有继续。
陈梅玲展示一条她设计的荷花图丝巾,图案优美,色彩绚丽。方书久也展示一件天鹅绒艺术挂毯,上面是他设计的”汉人行猎图”。他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附中美术科和无锡轻工业大学造型美术系。1996年来美,花布设计对于他们这种专才来说可谓”小菜一碟”。
方书久说,华人花布设计师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纽约纺织时装界占一席之位,是由于他们大多科班出身,受过严格的美术专业训练,对线条的掌握和着色得心应手,功夫相当过硬,领悟能力也特别强。
秦小松:创意得心应手
来美后从事创意设计工作已12年的秦小松,曾在北京的艺术院校教授色彩和艺术设计课程长达20年。1997年应邀来美国大学做访问学者,并有画廊邀请她在美开画展,此后她在继续作画的同时,也从事平面设计。
秦小松1964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附中;196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修染织美术。她回忆,那一年上万人报考工艺美院,四个系仅录取60人,她是其中之一。
毕业后她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其绘画作品入选1986年中国首届水彩、粉画展;”花卉系列”多次入选全国美展。此外,高校教材”服装美术”是中国教育部委托她主编的专著。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她的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全集”,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秦小松指出,花布和家具布设计与当今的绘画潮流有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许多商家都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款式,以求适应市场潮流,迎合消费者口味。秦小松因为具备扎实的写实绘画基础,其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分寸把握得当,具有当代绘画的意味和时代感,能够准确抓住美国人的色彩感觉,所以很受市场欢迎。
秦小松在纽约居住12年,前不久迁往休斯敦。合作的经纪公司表示无论秦小松搬到哪里,都希望跟她继续合作。
她在从事花布设计的同时,也继续作画,并获得不少奖项,如2006年她与画家丈夫参加美国东北部水彩画展,双双获奖。他们的作品亦入选加州水彩画协会、新英格兰水彩画协会举行的画展并获奖。又在休斯敦水彩画协会主办的32届国际水彩画展上双双获奖。秦小松认为,多参与社会的艺术活动,了解各个门类的艺术信息,也是搞好设计的关键。
欧美设计:和谐而赏心悦目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纺织服装业目前正面对中国出口纺织品的挑战而摇摇欲坠。经济不景气,不仅重创华尔街,也波及传统的服装制造业。美国服装业在过去十年中,由于无法实现服装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已大部分被”外包”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拉美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
业内人士说,美国不少花布设计工作室已搬往上海、南韩、泰国等,因劳动力便宜,成本低廉;另外,不少程序已由计算机取代,聘用一批懂得计算机技术、来自欧洲艺术设计学院的年轻人。这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位经常往返美中两国考察服装市场的花布设计师表示,中国仍无法取代欧美国家的创意设计地位。她说,她到上海淮海路的服装市场考察,举目所见,服装都是大红大绿,既土且俗,非常乡气。她说,美国的设计体系相对健全完善,值得中国大陆借鉴。欧洲、意大利的花样设计颜色和谐,看起来令人非常”舒服”,赏心悦目。中国染织设计人才济济,但受市场体制局限无法发挥所长,目前中国的花布设计是由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说了算,而非专家评鉴或市场检验。
她指出,中国设计体制有待改革,否则中国人还会来美国买创意设计,所以花布设计仍然是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