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贸易摩擦最大受害者
生意社3月3日讯 作为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国家,我国产品近年来在海外市场连连受挫,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重点,涉案损失每年高达300亿—400亿美元,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的产品也屡屡成为召回/通报目标。
1.中国产品成为国外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并蒙受巨大损失
自199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者。尤其近年来,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激增,对我国出口产品造成的损失也不断增加。2006年,我国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为21亿美元;2007年激增至46亿美元,增加了1倍;2008年继续增至62亿美元;2009年前三个季度,涉案金额已达102亿美元。
2009年,我国产品依然是各国反倾销调查的重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共有20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118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加10起。其中,反倾销75起,反补贴13起,涉华保障措施23起,特别保障措施7起。在16个对华启动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地区)中,阿根廷对华启动反倾销调查占同期阿全球反倾销调查总数的比重高达95%,美国为60%,加拿大为50%,南非为50%,印度为32.3%,欧盟为42.9%,巴基斯坦为11.5%。
“双反”调查使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双重打击。近年来,双反调查成为个别国家对华调查的又一主要形式,2009年,在国外对华启动13起的反补贴调查中,有12起伴随反倾销调查。这12起“双反”调查中有10起由美国启动,占比83.3%。
涉华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激增,印度是主要发起者。2009年,国外涉华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案件总数占同期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总数的比重为25.4%,比2008年同期的15.7%上升了9.7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特保调查由于立案门槛低、调查程序简便、限制措施快捷,近年来被个别国家(尤其是印度)所广泛使用。2009年,在国外对华7起特保调查中,5起是由印度启动;在国外23起涉华保障措施中,印度启动的也占到9起。
冶金、化工和纺织是调查重点,产品范围由传统产品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扩展。2009年,国外对华发起的11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纺织、轻工、冶金、机械、化工等12个行业,其中涉及冶金工业的案件数居首位,为23起,占比19.5%;其次是化工22起和纺织19起。涉及上述3个行业的案件数占比达到54.2%。从涉案产品来看,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的重点不仅是传统产品,例如鞋类产品、织物,而且部分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和冶金产品也开始成为调查重点,例如SDH光传输设备、货物扫描系统、各种板材、管材等。
2.中国产品成为美欧日召回/通报的主要对象
儿童产品、食品、饮料和农产品是美国召回/拒绝进口的重点对象。2006—2009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发布召回通报1570起,其中对华905起,占比57.6%。我国产品业已成为美国对华召回通报的重点。2006年,美国对华召回通报占当年总召回通报的比重为49.7%,2007年达到65.9%,2008年为56.4%,2009年为56.7%。在对华召回通报中,儿童产品是重点,共286起,占对华召回通报总数的31.6%。
2006—2009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共拒绝产品进口63988批次(不包括11月份的数据),其中涉及中国产品7312批次,占比11.4%。2006年,美国拒绝中国产品占当年美国拒绝产品总数的10.0%;2007年为12.5%,2008年为10.3%;2009年为13.2%。在被拒绝的中国产品中,食品、饮料和农产品最多,共3014批次,占中国被拒绝进口产品总数的41.2%。
欧盟对华通报产品数也呈稳步上升态势。2006—2009年,欧盟RAPEX(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共对欧盟市场上存在严重危险的消费品发布5502项通报,其中涉华2964起(不包括对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通报),占比达53.9%,玩具、电器、服饰产品和照明设备成为欧盟对华通报重点。近年来,欧盟对华通报数及其在欧盟RAPEX通报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年为436项,占比47.8%;2007年683项,占比51.2%;2008年862项,占54.8%。2009年,欧盟RAPEX系统对华通报为982项,占比为58.3%。
2006—2009年,欧盟RASFF(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共发布11798项通报,其中针对中国的1355项(包括预警通报238项,信息通报662项,拒绝进口通报455项,但不包括对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通报),坚果和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产品是中国输欧食品被通报的重点。2006年,中国输欧产品被通报265项,占当年通报总数的9.1%;2007年331项,占比11.3%;2008年466项,占比16.7%;2009年291项,占比9.2%。
农副产品成为日本食品扣留通报的主要对象。2006—2009年,日本共启动4922起扣留通报,其中涉华的1555起,所占比例高达31.6%。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06年6月开始实行新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简称“肯定列表”制度),对进口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标准更加严格。因此,2006年我国被日本扣留的食品批次大量增加,达到近4年的高峰,共计476批次。随着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对于“肯定列表”制度相关标准细则的掌握,2007年我国被扣留食品出现下降,为445批次。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加上“饺子事件”以及“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使得我国出口至日本的食品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被扣留食品也降至256批次的低点,同比下降了42.8%。2009年,我国被扣食品同比增长达46.9%,达到376批次。
2006—2009年,我国经加工的蔬菜、水果、谷物等农产加工食品是日本扣留的主导产品,共计380批次。成分规格不合格是我国产品被扣留的主要违反内容,共计799批次,所占比重为51.4%。
3.美国近年来对华337调查呈上升趋势,主要针对我国中高端电子信息产品
1972年4月4日—2009年12月,美国共启动699起337调查,其中涉华105起,所占比重为15.0%。近年来,美国对华337调查数呈上升趋势。2006年,美国涉华337调查为13起,占当年337调查总数(33起)的39.4%;2007年,这一比重升至50%;2008年为31.7%;2009年为48.4%。美国涉华337调查中,电子产品是主导产品,为43起,占涉华总案件数的41.0%。
4.中国近年来涉及世贸组织争端的案件数上升,争端涉猎中国的产业、贸易、投资政策
1995—2009年,世贸组织共启动402起世贸组织争端案件,其中,中国作为申诉方的案件6起,作为被诉方的案件17起。自2004年以来,国外开始对我国运用世贸组织争端机制,争端内容涉及集成电路、汽车、原材料等领域的产业政策以及金融、关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