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严重与否到底谁说了算?
生意社3月8日讯 世界贸易组织发言人罗克韦尔日前表示,金融危机并没有引发许多经济学家所担心的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浪潮。而在被问及近来欧盟和美国对中国产品采取的限制措施时,罗克韦尔说,当前全球经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之间加强合作十分重要,应尽量减少会引起贸易摩擦的行为。
一边是言之凿凿,一边是含糊其辞,大抵也就知道世贸组织的倾向了。也许在世贸组织的认识里,只有欧美国家之间爆发如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贸易战才算是贸易保护主义浪潮,而欧美国家藉着“反倾销”之名对中国频繁挥起的贸易保护大棒则就不成为个问题。
然而,在世贸组织眼里“和风细雨”的贸易保护,当前却如热浪一般涌向中国。就在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欧盟、阿根廷等相继对中国油井钻管、铜版纸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上周美国还刚刚完成对中国无缝钢管征收反补贴税的初裁。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共遭受75起反倾销调查,总案值127亿美元。世贸组织自己的数据也证明,中国已经成为该组织中遭受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
欧美国家作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规则制定者,长期把持着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这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话语权。因此,“屁股决定脑袋”,世贸组织对于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行为通常予以宽大解释和处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正常反击则时不时板起脸来。而对于中国,只要什么事跟中国沾上了,统统都可以套用"中国例外论",似乎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打到中国身上就算不得疼。世贸组织的这种论调无疑为当前欧美国家对于中国的贸易保护行为降温,让其卸下有违贸易自由的心理负担。
可是,现在说并没有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为时尚早。随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回暖,各国都怕复苏的内需外溢到他国,因此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日炽,所以这个阶段应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容易被挑逗起来的时候。同时,长时间的危机发酵使得一些国家失业率高居不下,因此利用反倾销等手段来限制进口外国产品就成为各国政府转嫁政治压力的捷径。
当前的这种趋势对中国而言是令人不安的。在美国频繁对中国制造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在诺奖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与中国打一场贸易战"的鼓噪声中,一些国家也纷纷开始效仿,因为有美国冲在前面,其他国家也乐得“搭便车”。因此,中国应该谨慎看待世贸组织关于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仅仅只是“倾向”而未成“海啸”的话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困难估计得足够足,往往周旋的余地才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