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论坛:十五年勾勒成功服企群像
生意社3月10日讯 “人生的每个阶段,我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每一次我都选择了错的路,因为走对的路实在太难了!”这是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用来形容15年来中国服装企业家的心灵历程同样契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服装企业开始完成从作坊到企业的转身后,如何选择对的路,让企业家们从此陷入不间断的思考与判断中。
而这15年来,中国服装论坛犹如企业家头脑风暴的折射镜,从国内外市场变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思想,同时又影响着企业家的精神。每一届的论坛都试图将企业家的需求、思考、以及憧憬都展现出来,有如凝固行业一瞬间的相机。
转身时品牌意识集中爆发
2003年,当“什么是品牌,如何经营品牌”这个问题摆在面前时,宝姿时装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啓泰说:“产品就是品牌经营的核心的问题,创造力是服装企业永久不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天津应大皮革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应泽丛说:“品牌的核心要在产品基础,品质基础,使用功能基础上服务于更多的文化基础,并附加更多的文化含量。”
北京白领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则说:“品牌是一种故事,品牌是一种享受,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承诺,所以要做一个品牌的经营,可能是要经营一个故事。”
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泽说的更为具体:“质量是基础,要有好的营销网络,我们要做设计。”
美特斯邦威集团总裁周成建说:“在中国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有服饰文化内涵的品牌引入国际品牌的竞争,才能获取更广的市场优势,作为美特斯邦威,从最初取这个名字就想创造一个国际性品牌的目标,又要结合一种思想精神。”
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企业家给的答案既相似又相异。创造力、文化含量、故事、营销网络……这些观点的产生,不是企业家的灵感,而是在“打造中国服装品牌时代”的促动下,企业家与中国服装产业共同成长过程中的积淀与体悟。
在陈啓泰、应泽丛、苗鸿冰、周成建等企业家共同探讨如何经营品牌的时候,“转身”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的集体意识。2003年时,我们中国的服装行业有两个面临:一个是大规模的生产怎么样满足市场个性化的需求。专家由此开始提出整个产业的结构要调整,产品结构要调整的呼吁。
同时,还面临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外一些品牌开始要进入我们中国市场,而我们的品牌要进入国际市场。这也就是讲在服装领域当中要占领市场必须有品牌名牌,它不仅仅是中国的品牌,而且要和世界的品牌进行抗衡。
这一刻,将中国服装推进品牌时代的CHIC,已经日渐成熟的市场环境,已经培育出足够的舞台,让更多企业开始谋划如何用品牌价值来获取更高利润。品牌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集中爆发。服装企业家们开始踏上品牌经营的长征路。
再思考文化是品牌立命之本
从2003年中国服装论坛开始,中国服装企业家开始展开“为什么有些品牌常胜不衰,有些品牌昙花一现”的思考与讨论,开始探寻品牌增值的发展路径。而2004年,体验经济时代,仅仅拥有优秀的品质和服务已挡不住消费者的多变选择。寻找独特的品牌体验成为企业家关注的新焦点,倍速经营,借助体验经济而领先。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价值源泉,体验开始在服装营销中无处不在。
此时,中国服装企业营销新论重装上阵,服务体验、顾客体验和销售环境中的文化体验成为服装企业扩张成长的关键所在。在体验中走进2005年,中国服装论坛整整伴随了中国服装行业度过了十年的时光,而这十年,很多企业都经历着跨越式的发展阶段。站在第十年的半山腰,参与到思考路程中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已经获取了品牌意识的企业家们,开始寻觅品牌的灵魂所在。“文化”一词跃入眼帘。
2005年,杉杉集团作为服装行业中的领军者,已经足以用自己的成绩来证明品牌化是企业的宽门所在,那郑永刚对论坛价值的认可,也代表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每一次论坛,清晰了我们服装业和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化的品牌战略当中的,每一次它会清晰我们的思路,给我们提供我们的方向和目标,通过论坛,实际提升了我们品牌的整个文化和它的水准。那么现在我们中国已经改革开放26年了,就是说我们WTO过渡期已经过了,接下来中国服装业怎么走,这实际上很简单,就是说把中国的品牌文化,如何让国际市场能够接受,这个是最关键性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是两手抓,一手牢牢抓住中国民族品牌,能够提升它自己的设计,个性,提供给消费者生活方式,这个要从基础方面来着手;另外一方面,也要不能排斥国际品牌和国际名牌,你跟它融合,这个非常重要。”
提起文化,几乎每位企业家心里都有自己的理解与认同感,北京阿尤北斗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尤鸿雁认为:“文化是一个品牌的精神与气质,也是它的个性,就品牌来讲,本身如何区别于其它品牌?寻找一种文化或者某一个艺术门类,或者是一个生存状况作为品牌的精神载体,并且把这种精神载体转化自己的个性,展示给别人,这就是真正品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