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征碳税 敲开低碳经济大门
生意社3月18日讯 今年的政协会议一开始,低碳经济当仁不让的成为第一热点:“九三学社”“关于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的提案被确定为政协一号提案;二号提案同样是关于推进低碳产业发展的。这恐怕在不少人的预料之外,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虽然保持了8.7%的GDP增长,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弊端依然十分明显。中央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向哪里转,如何转,是需要深入思考的紧迫命题。
实际上,发展低碳经济,正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快速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答案之一。或者说,在描绘未来的蓝图时,低碳必然是一个横跨各个层面的发展特征。开征碳税——调动财税杠杆,用经济手段结合市场机制改革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刺激实现经济转型,是敲开低碳经济大门一块必需的制度建设敲门砖。
说碳税是开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需工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要实现以低碳、环保、高效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进行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个调整过程里,财税制度这种经济手段能有力地发挥关键性作用。碳税能够将现有的污染排放社会成本内部化,通过适当加重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工业企业负担,抑制“两高”产业增长,从而加快淘汰低能效的落后工艺。同时,税收的这笔钱纳入预算,用活用好,可以作为支持减排、技术创新的资金,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资金循环、造血机制。这样一来,将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清洁产业的发展,间接提高低排放的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近年来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使得我们对国际竞争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我们的出口产业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破坏严重,附加值却往往很低,长期来看面临着战略转型的巨大压力。目前不少国家在考虑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现实生活中,中国亟须未雨绸缪。征收碳税,有利于刺激出口产业提早升级换代,为未来面对环境标准高、排放限制更严格的国际贸易大环境做好竞争的准备。
现实生活中,转向低碳发展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我国现有的不可持续的能源使用方式:严重依赖煤炭,能效水平低,能源需求不断飙升,煤炭等化石能源导致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国家能源安全问题隐忧不断。要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的能源使用不良结构与方式,需要把利用经济手段在市场基础机制之上理顺能源比价结构的道理说足。在过去一年中,碳税从各种绿色税种选项中凸显出来,是因为其直接针对碳排放征收征税,可以提高化石能源使用者价税负担,促使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份额,并千方百计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因而会遏制急遽飙升的化石能源需求,控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促进节能减排、限碳的共赢发展。
目前,国家“十一五”期间开展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初显成效,但仍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运用不足、许多场合利用税制杠杆依然缺位的局面,在“十二五”应该得以改善。同时,通过合理适时征收碳税,能够表达出决策层强有力的决心与意愿、向市场发出清晰的信号,有效地调动全社会的节能减排积极性,在更广阔深远的意义上推动中国社会向低碳的转型。
瑞典等国家开征碳税的成功经验可以提供一些借鉴,我国国内关于碳税的理论研究也有长足进展,可以继续丰富充实。随着全社会对碳税的关注日益升温,应该抓住时机,争取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尽快出台碳税,让财税杠杆和市场机制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充分的作用。
(撰稿人贾康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递交了与碳税有关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