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博物馆能否再风光?
生意社3月19日讯 上世纪50年代的纺织展品、由有梭时代向无梭时代跨越的标志性机型、青岛纺织典范郝建秀题写的“青岛纺织博物馆”七个遒劲隽永的大字……提起坐落于天幕城内的青岛纺织博物馆,许多市民对其刚刚开门纳客时的风光记忆犹新。如今,即使是周末,纳客量也仅在50人次左右。是什么原因导致纺织博物馆身在繁华地段却难以吸引游客?为了提高客流量,纺织博物馆又将采取哪些措施?对此,记者就纺织博物馆的现状进行一番探访。
周末纳客仅50人次
据了解,青岛纺织博物馆于去年9月底正式开业,除周一闭馆外,免费参观持续至今。纺织博物馆为渴望了解上世纪被青岛人称为“母亲工业”的纺织业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但目前如此具有公益性的开放模式却没有吸引大量的市民和游客,相反,与开业初期火爆的客流量相比,如今纺织博物馆却遭遇了尴尬。尽管上周博物馆在通往天幕城的门前安置了上世纪50年代的纺织老设备进行展示,这一举措也并未招揽到更多的参观者。据了解,目前每天的客流量一直未见起色,即使在周末纳客量也仅维持在50人次左右。而与之毗邻的另一特色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去年的纳客人次却达到了47万人次。
“很想体验一下古老的纺纱机是如何作业的,但围栏却将我们挡在了外面,真希望博物馆能增加一些参观者的互动活动。”一位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说道。记者在探访中发现,纺织博物馆二层的综合演艺多功能厅大门紧锁,目前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三层有关青岛纺织业历史的展台也是空无一人,大多数参观者在四层的多媒体展区中逗留的时间最长。
缺乏互动难揽回头客
“纺织博物馆在开放初期尤其是去年的国庆黄金周期间,每天接待的参观者高达上千人次,博物馆几乎每天都是人潮涌动。”纺织博物馆的讲解员小刘告诉记者。据介绍,青岛纺织博物馆落址于天幕城,是因为这个地方是原青岛丝织厂与青岛印染厂厂区位置,对于见证青岛纺织工业“上青天”时代(上海、青岛、天津三大纺织基地)有着特殊的意义。
不过,当初这一繁荣现象的背后却有一个隐忧:据粗略统计,在纺织博物馆落成开放初期,每天接待的纺织工人及其家属就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这些市民大多都是前来怀旧的。但由于对纺织工业太过
熟悉,这些参观者在短期内很难成为回头客,要吸引纺织系统外的市民和游客,还需要一个逐步推广的过程。
据记者了解,目前青岛市的特色博物馆多为区(市)政府打造的旅游景点,“纺织博物馆地处市北区的繁华地带,我们很想开辟这处参观旅游景点,但游客对青岛纺织工业的历史并不感冒。”采访中,不少旅行社向记者反映说,纺织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众人皆知的啤酒文化相比,还远远未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拿离纺织博物馆最近的啤酒博物馆来说,尽管这些年门票每张的价格达到了50元,很多游客还是乐意掏腰包去了解其先进的工艺流程,当然,其中的不少互动环节如品尝刚生产出来的啤酒、制作个性化酒瓶等也受到了游客的欢迎。”青岛春秋旅行社的部门经理谭先生告诉记者。
今年启动收费计划
尽管如此,纺织博物馆仍坚持认为,经营低谷只是阵痛。目前,博物馆已经计划推出一系列举措,改造博物馆提高硬件和软件的质量。
“我们对‘母亲工业’的号召力很有信心。”纺织博物馆综合部王女士表示。据介绍,博物馆目前已经有了收取参观门票的计划,提高门槛后,博物馆将充分利用起二层的专业模特走秀T台以及综合演艺多功能厅,为参观者尤其是参观团体有偿提供广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目前,已有多所高校与博物馆联系,组织纺织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前往参观,同时将啤酒博物馆纳入市北区啤酒博物馆、红酒博物馆等工业旅游线路,并与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意向,以充分开发具有纺织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互动方面,纺织博物馆将通过纺织与服饰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开发和推广更多纺织知识抢答器和纺织虚拟试验等体验项目,给游客多种参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