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的重大转折
“广东企业的薪酬待遇同内地相比已经没有什么优势。”节后带队到河南招工的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李晓芳说。随着内地省份经济水平的日渐提高,沿海地区的薪酬待遇同内地的差距日渐缩小,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也逐步减弱。
李晓芳认为,这次缺工大量缺口是普工,占到80%以上,主要在制鞋、制衣、电工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福利待遇也相对较低,吸引力不足。
这种临时性、结构性的“招工难”虽然并不意味着在我国低廉劳动力供过于求时代的已经结束,但市场出现这一变化的一个直接结果是沿海企业更加重视劳动者的薪资及福利要求。来自广东的信息表明,春节后在广东企业打工者的薪酬普遍得到了提高。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认为,目前用工的紧缺,不是劳动力没有,而是当地企业没有办法支付更高的工资,无法满足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大多数打工者的期望。
“由于外部需求萎缩,浙江以出口加工型为主的企业无法通过涨价来消化增加的工资成本,工资增幅低于主要面向国内消费者的中西部地区同类型企业。”卓勇良分析。
专家表示,近些年来农民工整体地位不断上升,在就业问题上的隐性“话语权”不断提高,一些地区和企业的“招工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民工集体“用脚投票”的体现。他们建议,当前应当认真研究新一代农民工的务工新诉求,改变传统的企业用工理念,完善落实针对农民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央及各地惠农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地区差异缩小也使外出打工者减少。随着东部与中西部在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和就业扶持政策,如今选择在家乡务农或就地打工生活成本反而更低。以河南省为例,目前河南全省的劳动力供给已经出现了从“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的重大转折,全省劳动力供给总量即将达到饱和状态;在一些劳务输出大市和大县,劳动力供应已经出现下降趋势。
“全市劳动力总量已经见顶,两三年后还将出现下降的趋势。”商丘市就业促进办公室主任李伯灵介绍说,商丘市作为一个有近83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目前富余劳动力总量在250万左右。从2005年开始,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到2009年输出规模达到222万,但现在已经达到饱和程度,随着劳动人口成长速度放缓和本地经济的发展,加上回乡创业人员的增加,劳动力输出即将出现下降的转折趋势。
实际上,在一些传统农区,还出现了农业内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在河南产茶大市信阳,每年产茶季节需要大批采茶工,但招工越来越难,在一些县劳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茶叶产量的主要因素。同时,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种一季荒一季的现象。
多策并举应对“招工难”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为应对目前的用工短缺情况,各地采取积极举措,各出奇招,尽力为企业化解用工短缺难题。在珠三角,免费招聘会已经成为常态机制。佛山市今年将举办千场以上招聘会;深圳市在春节后两个月内举办573场免费招聘会;广州市开展“关爱农民工,你我齐参与”系列活动,组织1万家企业参与并提供30万个就业岗位;东莞市则在继续开展免费专场招聘活动的基础上,设立640个免费为农民工提供帮助的服务点,并将每月10日作为“就业服务日”。
一些地方政府还组织企业主动出击,积极“走出去”,赴劳务输出大省大市招聘––佛山市在今年春节后分两批组织上百家企业到广东省内的云浮市和清远市、英德市举办招聘会。同时,珠三角各地积极收集企业用工信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利用网络、政府合作平台、协会联络等渠道将企业用工信息向全国发布。
以佛山市为例,在春节前就印制了10万份宣传单,发给回乡过年的农民工,宣传佛山市形象和经济发展形势,公布岗位需求情况,动员他们的亲友到佛山就业。该市顺德区劳动部门还及时将缺工多的行业信息每年都反馈给学校,指导学校招生。东莞市劳动部门则为企业与学校搭建交流平台,特别是加强与中职技校联系,促进各类技校、职校毕业生向东莞市企业输送人才,实现与技校间的“订单式招工”。
为了解决企业燃眉之急,浙江省也积极采取各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与劳务输出省区的协作,近期已安排四个组分赴劳务输出大省开展省际劳务协作。绍兴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场办主任刘王庆表示,他们将调整方向,继续到更贫困的地区去招工,“下一步也许是青海,到那些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地方去招工。”
招聘企业则在提高员工待遇上煞费苦心。浙江华兴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要招200名缝纫车工,招工合同上光福利待遇就写了一大块:提供食宿,宿舍配备空调,有独立卫生设施,享受车工培训补贴、年终奖、过年过节福利,夫妻享受住房补贴等。
面对沿海地区“招工难”,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张宁表示,四川不会限制劳动力出川,将通过提高培训质量,把更多技能型农民工输送到沿海地区。
张宁说,四川将继续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介绍,去年四川转移就业的2100万人中,转移到省外的有1200多万人。
张宁说:“劳务经济开发也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四川将改进农民工培训方式,增加分类培训、定单培训、品牌培训和证书培训,并且加强与用工省份的沟通与对接,把更多经过培训的技能型农民工输送到沿海地区。
温州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王瓯翔认为,农民工流入地的政府与企业必须做好三件事,才能确保用工的稳定性:一是加强培训,比如在用工淡季可以把培训做起来,增加员工的自我认同感与忠诚度;二是不仅重视工资待遇,更要重视员工的文化生活;三是帮助农民工解决家庭问题,比如浙江省本地许多小学生的学费、课本费都免了,可外地民工却享受不到这样的政策。
解决用工短缺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
珠三角有业内人士预计,缺工将在未来5年至10年内成为常态,短期内难以快速解决。目前的用工状况尚能满足完成去年的产量要求,但若今年有新增订单,用工短缺将对生产和经济的增长造成较大的制约。
而解决用工短缺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目前,用工短缺对城市居民生活也显露出一定的影响。如送气送水等服务性、重体力工种难招人,因人手不够造成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下降、服务收费增高。许多居民担心,由于招不到工人,老板只好加薪,最终加薪的成本将由消费者来买单,生活成本由此提高。
另外,“招工难”也展露了我国劳动力供求的深层次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主持的一项有关中国劳动力供给状况的研究预计:到2011年,我国劳动力供给量不再增加,2021年劳动力总量开始减少。
蔡昉认为,目前中国新增劳动人口与新增需求已基本达到平衡,虽然近期中国还不会出现劳动力绝对短缺,但结构性短缺的端倪已经显现,今后每年都会发生供给缺口。这意味着靠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将不断削弱。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工作处长长吕志华认为,整体而言就业问题始终压力巨大,但结构上的招工难现象频繁出现也反映出不少深层次问题。如产业结构变化不大,产业布局仍然不尽合理;对农民工的社保、医疗、子女就学等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够,许多地方政策主要关注的是户籍人口,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企业将农民工甩了出来,对他们就业信心也是一个打击。
吕志华建议应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合理布局,真正完善落实对农民工的一系列政策,加强城乡统筹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