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质监部门深入棉花主产区宣贯栽种新标准
生意社4月7日讯 近日,湖北省质监局组织农业科技专家深入到棉花主产区鄂西北襄樊市,把近万份最新制定的棉花栽种标准免费送到农民手中,并现场举办了两场别开生面的标准宣传贯彻会,受到广大棉农和地方政府的欢迎。
据湖北省质监局标准化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项最新标准是《麦后移栽棉栽培技术规程》,2009年12月制定,今年1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这项标准着重解决麦后棉移栽过程中出现的密植、低产等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
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美誉的湖北省是我国棉花大省,种植面积约40万公顷,总产约50万吨。尤其是以襄樊市为中心的鄂西北地区,因土壤、光照等条件非常适合优质棉生长,一直是湖北棉花的主要产区,其种植面积达9万多公顷,约占湖北省棉花总面积的1/5。据湖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兴起的麦后棉,因其循环节能,综合效益高,备受广大农民青睐,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4万公顷,主要集中在以襄樊为中心的鄂西北地区。由于是一种全新的种植模式,没有标准可以遵循,广大棉农只好参照杂交棉的种植标准,尝试种植麦后棉。为及时解决棉农的标准之忧,湖北省质监局和农业科技部门合作,组织相关科技人员经过3年攻关,于去年年底制定了麦后棉的种植技术标准。“原来麦后棉的产量之所以比杂交棉低,主要是没有解决密植问题。棉农按习惯每亩往往只种1200~1400株左右,其实麦后棉栽种每亩在2000株左右是最标准的。《麦后移栽棉栽培技术规程》是湖北发布的第一个麦后棉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的推广将使湖北4万公顷麦后棉实现单产增收皮棉8公斤、综合增效400元的目标。”标准主要起草人、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余隆新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湖北省质监局副局长周德文在宣传贯彻现场表示,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今后,湖北省质监部门将以“送标准下乡”活动为抓手,在制定和宣传贯彻标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用标准化推进湖北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