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论坛 共谋品牌未来
生意社4月8日讯 3月29日~30日,为期两天的第15届“如意·2010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如期举行。与往届论坛相比较,本届中国服装论坛导入了更多的参与方,其中,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委的积极支持参与,显得格外引人关注。
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突破危机,为世界呈现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任性和巨大能量,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走到今天所遇到的发展困境让世界服装同行把关注的重心移向中国市场,这也昭示着中国的服装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重新思考中国服装品牌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和价值,为本届论坛提供了核心背景支持。应该说,2010年给中国服装回归发展带来了一次反思契机,服装品牌更需要理清方向,真正建立起国际品牌的创造力,实现中国在经济强势发展下的时尚崛起。
宏观向好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论坛上表示,目前行业形势很好,今年1~2月纺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7%,内销增长35%。这说明,品牌创造了新的消费方式,创造了新的消费主体。由此可见,发展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自觉行动。名牌战略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提升的重要任务。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在讲话中表示,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关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之年,更是谋划今后10年、20年、30年发展的重要之年。中国服装业在完成规模使命后,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自主品牌发展。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从表面看体现在对经济速度的影响,但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长期以来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依靠量的扩张和出口导向型增长特征较为明显,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的大量投入来赚取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如果说这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承受的代价,今后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新形势下要保持纺织服装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尽快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学部委员刘树成表示,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有三大特点,第一、2010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第二、中国经济面临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外部需求持续不振的局面;第三、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中长期趋势没有改变。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预测有望上升到9.5%,这样就开始进入新的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上,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上。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市场竞争更加剧烈,自主创新就更加重要。
企业家声音
在第15届“如意·2010中国服装论坛”上,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中国服装论坛执行主席邱亚夫给大家作了一个精彩的对比。他说:“1998年,我当时带了40多个如意的中层干部,用了30多天的时间,遍访了意大利知名企业,当我们看到人家的织布机开到500转的时候,我跟工程师们说,我们的差距可能在有生之年都无法赶上。我还走访了十几个服装厂,看到他们设计的时尚女装,作为中国的企业当时真的感觉没有自我,没有自信,无从谈我们的国际地位。但是,去年金融危机爆发,我用3个月的时间又跑遍了意大利、法国、日本和美国的工厂和市场,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纺织服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产面料的技术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他们的技术水平。我们生产的纱线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现在他们最高的羊绒纱线用到170支,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500支的生产能力。中国纺织服装经过十年的发展,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需要这种自信。”
2010中国服装论坛轮值主席、广州例外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继鸿认为,中国服装一直在寻找方向,在经营领域里面,方向比距离更重要,如果方向错了,后续的努力都将是错误的。企业的发展必须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和谐地发展;必须重新思考我们文化的价值。
2010中国服装论坛轮值主席、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荣明认为,做品牌最重要是要真正地读懂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其价值观和新的审美观。这是服装品牌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2010中国服装论坛轮值主席、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认为,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思考品牌的未来走向?首先要跳出传统思维,不仅用服装的视角去看服装,也不仅从行业的角度看行业。而是要站在更高的位置,站在不同行业的角度,站在整个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服装品牌和企业发展的路线。
面对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崭新10年,“如意·2010中国服装论坛”以“寻找服装品牌未来”为主题,结合新形势下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服装品牌发展的未来方向和支撑力量,让论坛的参与者获得了丰富的思想收获。
论坛上有400多家中外服装品牌的管理者、行业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