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韩流”启示录
生意社4月12日讯 对于今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10)来说,最大的海外亮点当属韩国展团:CHIC特别合作国,单设韩国馆,92家参展企业,190个展位,总面积4000平方米。往届总是个别企业前来探营的韩国服装界今年如此大手笔,让很多人发出惊呼:“韩流”袭击中国服博会!
其实,对于熟悉中国服装市场的业内人士来说,尽管韩国服装服饰在中国市场总量并不是很大,但消费时尚服装的“韩流”早已成为事实,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大中城市,“韩流”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韩流”能给我们中国服装业带来什么警示?我们先来解析一下她的“流行元素”。首先,“韩流”的第一个标签是“文化”。她是随着“韩剧”一起潜入中国的,在美轮美奂的韩国影视作品中,唯美曲折的爱情故事,个性鲜明的角色人物,和时尚靓丽的服装服饰一起进入中国观众的视域,尤其令青年女性观众们陷入痴迷。
“韩流”的第二个标签可以称作“融合性”。韩国也有自己的民族服装,但韩剧中的主流服装,却既不是古色古香的民族服装,也不是正统刻板的西装,而是韩国本土设计师完成的韩式现代时尚服装。他们把欧美的流行元素与东方的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从而让韩国的服装设计在亚洲甚至全球都走在前列。
业界专家还可以找到“韩流”的其他很多标签,但最核心的内容还是“文化”,对我们中国服装界来说,这正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借鉴的。作为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一个创造了“丝绸之路”世界时尚通道的文明古国,本来我们最有优势的应该是“文化”,但如今,中国服装却往往和"低端"、"廉价"联系在一起,情何以堪?理何以得?心何以安?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
我们还要陶醉于“中国制造”的古老标签吗?对中国服装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首先要明白产业升级的内涵。在当前的产业分工里,我们还是被列入传统制造业,就是把服装作为普通消费品来进行定位。而实际上,所有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消费者,都不会仅仅把服装服饰作为简单的生活必需品来对待。服装的核心功能应该是“时尚文化”,是展示自我的最基本、最常用的“道具”。因此我们说“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但如何“升”如何“调”,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弄清楚产业定位在哪里。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们的服装产业已经到了告别简单的制造业定位,并升级为“时尚文化产业”新定位的时候了。
我们还要执着于“唐装”、“汉服”的旧梦吗?是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特色的服装可以在世界服装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我们同时也要明白,在一个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的时代,民族服装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世界主流。只有那些文化融合的新式服装,与时俱进的现代服装,才是世界服装业的发展方向。当然,我们永远也不能完全丢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服装服饰自有她的消费群体,应该予以保留并发扬光大,但不能因此而固执己见,成为服装业的“狭隘民族主义者”。
今年的CHIC,海外馆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总面积较去年增加了15%以上。除了韩国以外,还有300余个来自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的品牌,带着他们的新设计、新眼光、新理念、新战略和与中国伙伴合作的热望莅临CHIC,把登陆CHIC作为开拓中国服装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个现象说明,中国市场作为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其市场潜力受到海外品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应加快探寻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时代,在越来越多的外国竞争者攻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走出去?由“服装大国”通往“服装强国”的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