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敏感期":广交会信心压力相交织(图)
4月15日,参展商在第107届广交会展馆内参观洽谈。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外贸展会,第107届广交会在15日迎来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罕见的采购商潮,进一步增强了业界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外贸产业恢复活力的信心与期望。
不过,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新竞争局面的出现,贸易摩擦的加剧,加之人民币升值压力难以消释,成本上涨压力凸显,不论是参展企业还是前来参会的海外采购商,都难以确定这种好转究竟能“好到什么程度”。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外贸正在当前“极端复杂”的全球市场环境中进入复苏“敏感期”,此次广交会开局不错,确实表现出世界经济转好的迹象,但这种复苏在诸多内外矛盾的冲突中又显得十分脆弱。如何让中国外贸更加健康地走入“后危机时代”,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应对。
聚焦 参展标准位价格从3万元涨到10万元
被称为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今年有23359家中国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113万平方米,企业参展规模和展览规模均为历史之最,市场认为这表明业界对国际市场的信心在增强。
而早前记者就获悉,这届广交会参展企业的一个标准位价格已经从标价的3万元,涨到黄牛手中的10万元。
15日一早,广交会采购商办证大厅前就排起长龙。广交会秘书长王志平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说:“以14日登记到会客商人数为例,本届广交会与上届相比增幅超过19%;截至15日上午10时,到会客商总数已达18487人,不仅比去年同期举行的春交会有增长,也超过了去年10月秋交会的同期水平。”王志平透露,就广交会主办方会前的调研,这届客商意向订单量会比去年同期增长30%。
记者从机电进出口商会获悉,从企业在手订单情况看,51%的企业在手订单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短期订单、小额订单比例有所增加。记者在现场采访参展商时,出口企业一季度的出口量明显增加,二季度的订单量也远好于去年同期,它们普遍认为全球外贸形势正在好转。
主要生产低压电器的京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葱葱表示,一季度企业出口总额已达200多万美元,预计全年总体销售比去年会有较大增长。顺德家电以经营小家电为主,其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一季度的出口额比去年增长了30%以上,预计二季度的销量会更好。
毛里求斯采购商卡拉山德自1982年首次来中国参加广交会,已成为广交会“常客”,经常来采购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家具以及装饰材料等产品。他说:“全球经济情况都在好转,人们更愿意花钱消费,我这次的采购量就会多于去年。”
广交会首日参展商和采购商高涨的热情都体现了外需的回升,但这种恢复性的外贸回升仍不稳定,业界专家认为,企业仍要保持紧迫感抓紧转型。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文建议出口企业,除了在展会上接外商订单外,要尽可能把触角伸出去与客户建立更深的关系,采取与海外客户企业合作的经营模式,并广泛搜集行业内国际市场的大量动态,跟紧后危机时代中的竞争潮流。
聚焦 中国外贸恢复进入“敏感期”
“广交会的良好开局确实体现外需回升、经济好转的迹象,但这种迹象并不稳定,显得很脆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说。
何伟文也认为,下半年我国外贸增长会加快,但这并不是万事大吉。当前,外部的困难不在于经济形势,而是新竞争局面的出现。
这种新竞争困难是指:首先,各国都在推进出口,而在进口上不积极;其次,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工业、制造业;其三,部分跨国公司转产计划被推迟,开始转成本国内生产;其四,后危机时代,又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热潮;最后,随着我国生产成本的上升,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我们的新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