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产业链被整合:“一站式”集成创新
据调查,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有同样烦恼的,远不止这位服装品牌的老板。究竟是谁在整合产业链?“现在国内纺织服装的产业链整合,更多是在被动状态下进行,大多数本土企业是在依据国际品牌的规则标准而进行被动式的整合。”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针对企业家的困惑,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不想处在产业链整合的被动地位,就要走向主动。随着国内运动服饰企业市场主导地位的凸显,本土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初见端倪,并将在今后几年内日趋明朗。”
一次会议引发的思考
在2009年纺织服装出口受阻背景下召开的2009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上,曾有人提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的能力将被后来者——印度、越南等国超越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曾给出这样的回答:“虽然我国的服装产品出口下滑,但是通过与印度、越南、印尼等国家出口量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困境并非仅仅是中国的问题。相反,看产业基数和下降数值,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世界第一的位置依然稳固。接下来需要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设计、成本、渠道这3个方面潜心耕作。”2009年下半年的经济逐渐回暖,也从多个方面印证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在全球的位置所在。
近日,将于6月在福州召开的2010年纺织服装产业链创新大会的记者通气会如期举行。在会议采访过程中,不禁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上次的会议,与会者究竟能得到怎样的突围方案?随着“V”形反转的经济形势,企业又会面对怎样的迷茫?一个有关产业链的会议究竟能给业界带来什么?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随着经济回暖,如何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快转变、调整创新,成为了行业企业新的关注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成为今年发展的关键词。加快产业升级,在产品创新、品牌创新、科学发展方面保持持续的动力。加快产业链整合,发挥产业链优势,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伏广伟谈道。
被优化的产业链
孙瑞哲和他的团队曾经用两年的时间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品牌市场进行了周密详尽的调研,考察的范围锁定在一些足以对整个供应链体系有号召力,能起到贯通作用的强势品牌企业。让他备感意外的是,调研中并没有见到非常“庞大”的设计研发队伍,然而这些品牌企业的运营看上去却有条不紊。那么,到底是谁在支撑着庞大的产品研发体系?“不是别的,正是品牌商背后庞大的优质供应商队伍。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它们不仅提供产品,而且还为品牌量身打造每一季的多种设计方案,形成了一条优化的产业链条。”孙瑞哲介绍说。
在众多的产业门类中,纺织产业链是最长的,从原料一直延伸到最终消费市场,而且产品种类多,棉、毛、丝、麻等各种原料产品都有。但行业发展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以数量增长型为主要特征的粗放模式。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问题日渐突出。产业链条不稳定、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创造的附加值低、服务与配套不完备,传统的粗放发展方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于是,优化产业链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行业共性难题。
“一站式”的集成创新
但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少有直接的中国供应商参与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欧美国家进入的本土供货商,要么就是通过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供应商中转。“虽然,中国纺织服装的加工体系已经相当完备,但服务体系的缺失却是其软肋。中国供应商可能很擅长质量控制和组织生产,但是却无法给品牌商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孙瑞哲说道。
这也成为近年来纺织服装业界如此关注产业链集成创新的动因。“一个是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压力,另外一个是成本剧增,包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都给产业造成了很大的挑战。按照以前的单打独斗、一招鲜吃遍天的粗放模式已经是举步维艰了,纺织产业正由过去的成本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在国际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要突破过去着重于成本比较优势和规模扩张的做法,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质量体系,为产业集成创造条件。”伏广伟如是说。
行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集成度特征日趋明显,向产业链集成创新要利润正成为新商业法则。特别是随着李宁、安踏等运动服饰品牌在2009年对耐克、阿迪达斯等一统市场形势的冲击,国内服饰巨头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产业链体系,并对链条上的上游企业制定了相应的游戏规则。
“自下而上”从服饰到纺织上游产业链条企业的自发整合已逐步变成一种趋势。“以前我们曾狭隘地认为压缩上游的成本将为自身带来更大的利润,但如今市场的竞争已变成集团军的作战,把同一‘战壕’里的‘兄弟’都拢住,才是品牌壮大的基础。”多次蝉联童装销售排行榜首位的派克兰帝公司副董事长罗杰凡对于产业链条的集成整合有着切身的感受。
创新内涵的2.0升级
以往企业与企业间的“产品创新”竞争,已经变为更具系统意识的产业链“集成创新”竞争。产业链集成创新是基于有效需求的创新,是市场回归理性的需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行业内生规律的需求。
当前中国纺织的消费趋势正在从传统的中高端向中低端转移。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是全球消费观念的理性化转变。
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今后3年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必须加强行业公共服务,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加快我国纺织业向高新技术发展。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纺织品才是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创新的同时,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步掌握原创性技术和科技成果并最终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