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纺织将危机“调整”为战绩
生意社4月20日讯 在河南纺织工业的发展史上,2009年可谓浓墨重彩、绚丽多姿的一年。不可否认,这一年河南纺织业遭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临新世纪以来最大的困难和最严峻的挑战。然而,也正是这一年,河南纺织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336.8亿元,实现利税171.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5%和10.7%,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李书勤说:“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河南纺织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一年来,全省50多万纺织大军坚持以《规划》为指导,团结奋进、逆势而上,为河南纺织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赢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趋势。”
承接转移促发展
2009年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把河南确定为中西部地区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试点地区。
9月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洽谈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河南省长郭庚茂出席了洽谈会。全国工商联、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香港中华总商会、中纺集团、全国纺织院校等机构的代表共3000多人参加洽谈会。
杜钰洲在致辞中说,河南省作为我国“一五”时期纺织工业的老基地,近年来纺织工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河南的基础条件、资源条件、区位市场与流通条件,成为承接国际、国内纺织产业转移的有利因素,特别是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纺织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或品牌产品落户河南,与本地企业、本地品牌联手发展,河南纺织工业出现人气旺盛、投资和市场较快增长的好势头。
政策鼓励保增长
河南省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看成是创造新优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原崛起的有效途径。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到驻马店市遂平县、平舆县、汝南县等地调研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时强调,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09年8月7日,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对入驻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分别给予免收部分行政事业性费用,减免所得税,给予补贴、贷款贴息;省财政设专项引导资金等优惠措施,优先保障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需求。
随后,许昌、漯河、商丘、鹤壁等地市相继出台了支持集聚区发展的具体政策。2010年,河南省又进一步实施投资倍增计划和大招商行动计划,并在电价、用地、异地投资分享税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支持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力争经过全年努力,使河南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40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
集群发展现活力
一年来,河南纺织行业掀起了调结构、促转变、承转移、建园区的热潮。2009年,全省纺织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南阳、许昌、安阳等地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创新推动“三大战略”,致力推进纺织工业发展,成为全省纺织业发展又好又快的样板。
许昌裕丰纺织公司投资2亿多元的五期工程高档纺纱项目,将进入安装设备、调试运营阶段;舞钢银龙集团龙山纺织科技园二期工程10万锭紧密纺高档纺纱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计划今年“五一”安装设备,“七一”调试运行,年底全部建成投产;鑫海纺织公司20万锭高档棉纱生产项目正在舞钢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商丘银河棉业七彩纺织公司的喷气纺项目正在安装设备,计划今年“五一”投产。
郑州市中原区的“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二七区的“中国女裤名城”、荥阳市的“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安阳市的“中国针织服装名城”、新野县纺织工业园、尉氏县纺织工业基地、商丘市睢阳区纺织服装工业园、扶沟县纺织园区等一批骨干产业集群区,发展速度、招商力度更是空前高涨。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的郑州纺织产业园现已开发建设3.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9家,完成投资60亿元;省级重点产业聚集区——新郑市纺织服装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二期5.8平方公里、三期10平方公里,总体设计纺纱规模达100万锭、服装加工4000万件……
2009年7月,中国服装协会在河南荥阳召开了首次全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并将全国第一个“服装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授予荥阳。今年1月11日,总投资10亿元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标准化厂房在荥阳开工建设。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计划3年建成,可接纳50多家企业,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拉开了荥阳服装基地建设的帷幕。今年3月17日,淇县鹤淇产业集聚区热闹非凡,浙商服装产业园、以纯服装产业园、多晶硅铸锭及切片等7个重点项目在这里同时开工,标志着该县拉开了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高潮。
一年来,产业集群的发展使行业呈现出新活力,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日趋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