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制造”新脚印
在绍兴县,不少企业都有转型做品牌服装的需求。顶尖设计师来得正是时候。去年下半年,“金顶奖”获得者武学凯已经与绍兴恒美纺织公司签下百万年薪合约,每年为恒美设计两季时装。
服装设计师加盟,让绍兴县打造服装家纺创意基地的底气更足了。截至目前,这个基地已累计引进设计研发机构、设计师工作室33家,软件开发公司7家。主攻创意,引领传统的纺织制造产业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
大批设计师入驻柯桥,一个老话题重又提起:如何为富有创意的花样设计撑起“保护伞”?
做印花布出名的潘永兴,上世纪90年代就赢得轻纺城“四大花王”之一的美名。他对曾经盛行的相互抄袭深有体会:“过去,我们的新产品不敢摆出来,只能放在仓库里卖!怕的就是别人仿冒!”
这种状况正在改变。近年来,中国轻纺城采取了行政、司法、行业自律等多种手段保护花样版权,最近牵头撑起一个覆盖纺织四大重镇的花样版权保护网。最近,来自江苏南通、山东潍坊、广东佛山、浙江绍兴的代表,就四地纺织品市场花样版权保护与合作实施细则在绍兴达成共识。
根据细则,四地每半年举办一次维权合作会议,投诉案件满5起进行异地调查取证,特殊侵权案件随诉随办,并强调“彻底杜绝地方保护主义”。绍兴县工商局副局长薛白说,花样版权保护是“牛鼻子”,政府要通过制度建设保护创新。
“绿色门槛”
倒逼转型
滨海工业区的一场“染缸革命”,如绿色旋风,将刮遍绍兴县。
记者了解到,拥有197家印染企业,占全国印染总量三分之一的绍兴县将动大手术:3年内,197家将减为150家,其中80%集聚到滨海工业区。
滨海工业区的北端,一块约20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在做着吞吐的准备。污水处理厂、热电厂正在扩容建设,新印染区规划5月将出炉。这将是一个注重生态循环的高起点工业区。
“进来的门槛肯定会更高,”管委会副主任于坚毅告诉记者,“首先,企业必须严格控制污染的排放量;其次,严格控制用地规模,每家不超过60亩;第三,在设备工艺方面要全部进行技术革新。”
于坚毅透露,首批申请搬迁的10家企业,有三分之一被挡在了门外。而对于评估过关的企业,管委会又在每年1500万元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奖励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给印染企业“吃小灶”,引导他们更新工艺设备,增加技改投入,推动品牌建设。
这一门槛设置,倒逼企业向绿色、高效转型。而老基地的不少印染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
原本每天排放700多吨污水的浙江宝纺棉麻印染有限公司,3年前痛下决心停掉所有轧染项目,改上蜡染生产线,排污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新产品倍受国外客户欢迎。
红绿蓝纺织印染公司耗资近1000万元,历时3年研发成功的“数码印花产业化技术”,把原来只能用作打样的数码印花,直接用于生产,一块布能印上百种颜色。用这种技术印制的布料,逼真生动,有立体感,特别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我们的价格比同行平均每米要高出二三十元。”副总经理黄新明介绍。
“用数码印制的布料,不仅时尚美观,更重要的是低碳、环保。”中国轻纺城管委会负责人对记者说,与传统印染行业相比,数码印花可以实现零排放。目前,绍兴有不少纺织企业推行这种数码印花技术,给印染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去年8月19日,绍兴县滨海工业区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授予“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称号,在中国尚属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