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新疆:纺织行业如何抓住此次机遇?
生意社5月21日讯 3月29日至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近期全国19个省市代表团相继赴新疆考察调研,援建新疆高级别座谈会又召开在即。新一轮支援新疆发展建设的大幕正在开启。有专家称,此次中央决策层启动的对口援疆,是近年来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面的一次对口支援。着力并帮助新疆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此次对口援疆工作的目标之一。棉花作为新疆的优势资源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全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在面临国家大规模援建的历史机遇中,新疆的“白色”优势资源该如何紧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呢?
三大因素制约新疆纺织业发展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辖区内多为绿洲灌溉农业,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光热资源充足,特别适宜种植棉花,是我国重要的优质陆地棉和长绒棉生产基地。此外,新疆宜棉区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现有棉田地块宽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可保证大规模的棉花种植。每年棉花的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但如此优厚的自然条件却没有造就一批新疆本土实力强大的纺织企业。相反原有的国有企业大都亏损,如今仅存的只有一家。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说:“新疆虽然是我国产棉大省,且棉花质量好,有着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三大劣势。一是新疆本地只有初加工的棉纱产品,对欧洲和西亚市场出口潜力不大,所以新疆的资源和产品只有运向国内潜力巨大的中东部市场,但如此远距离的运输无疑会造成本上涨。大量的棉花和纱线运到浙江、福建、广东这些需求量大的省份之后,很自然地就会造成价格优势的丧失。二是新疆纺织行业的技术力量较为薄弱,这也是造成新疆纺织行业迟迟不能自强起来的根本因素。因为纺织行业的发展靠技术、技术的进步靠人才,而新疆缺的就是人才。主要表现在新疆本地的学生在内地读大学之后回新疆就业的少,企业的技术人员主要是来自企业内部培养的优秀员工和当地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技术水平与内地企业的技术水平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三是新疆纺织业的产业链太短,大部分企业仅仅停留在产业链的初级阶段。优质的棉花只生产30-40支棉纱,成本高、效益差、又不能在当地加工,只能远距离、高运费运到内地,没有竞争力。新疆的针织业、织造业、染整业、服装家纺等产业都不发达,很难形成规模产业链优势。
借援建良机加快转型升级
去年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严防低水平产能的转移和扩张。加强内地与新疆的合作,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支持大企业集团将其产业链的一端移入新疆发展,构建跨区域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这无疑给我国纺织行业的转型发展指出了一条很明确的道路。
徐文英说:“内地尤其东部地区产能相对过剩,投资环境的改变,用工费用的提高,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结构调整的历史关键时期。这次国家大规模的援疆,给新疆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希望纺织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的援建省市动员本地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到新疆去投资建厂。主要应当加大针织、织布、服装、家纺、印染及产业用纺织品的投资,先消化当地40多万吨的棉纱,在新疆形成一条完整的纺织行业产业链。进而生产出附加值高的终端纺织产品,赚取更多的利润。我不赞成新疆部分领导把所有的棉花都转化为棉纱的指导思想,如果这样,全国内地企业有三分之一的纱厂因无原料而关门,职工失业。可以鼓励内地有产业链优势的企业把内地的纺纱能力转移到新疆,在新疆建高水平、自动化高的新型棉纺厂。同时,新疆纺织行业还需要智力的援建,不断地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