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整试点镇大朗 毛织机器升级
生意社6月9日讯 大朗镇被列为全市5个产业调整升级试点镇之一后,如何完成辖区内3000多家毛织企业的顺利转型,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大朗镇委副书记、镇长谢锦波表示,“没有一个产业是夕阳产业,只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大朗毛织绝对有生命力”。
连日来,记者走访时发现,一年多以来,大朗针对毛织业起步较低等情况,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正在通过购置数控织机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一台机相当于8个熟练工
“一台数控织机相当于6~8个熟练工人,引进数控织机以后,仅织造这一道工序便节省了85%的劳动力。”一名企业负责人说。
据了解,有些工厂一个熟练工人能看管8台数控织机,一台织机8小时可以织10件毛衣,8台织机一天下来就是80件。而原先使用手工横拉织机,一个工人一天最多织4件。这样推算,使用数控织机后大朗毛织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近20倍。
大朗镇委委员林熙仿透露说,目前大朗已有6000多台数控织机,镇重点扶持毛织企业已全部使用数控织机。预计今年内,全镇数控织机将达到7000多台,规模以上毛织企业80%以上使用数控织机进行生产。
林熙仿说,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毛织业,不仅仅是因为数控织机效率高。他说,劳动成本增加、工人难招,以及买家对毛织花样的要求越来越高,手工织机很多花样织不出来等因素使大朗毛织必须升级。
大朗镇委副书记、镇长谢锦波表示,大朗镇以信息化改造提升毛织业取得显着成效,大朗拥有的6000多台数控织机减少劳动力约4.8万人,产值却提高了不止8倍,产业转型的效果非常明显。
据悉,在大力推广数控织机后,2009年大朗毛织品出口总额增长37.1%,并带动大朗出口总额增长2.4%。今年一季度,大朗毛织业绩更是火爆回升,规模以上毛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56亿元,同比增长97.41%。
升级的不仅仅是机器
机器升级就表明大朗毛织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吗?大朗镇委委员林熙仿说,大朗毛织并不是仅仅升级机器,现在,大朗毛织企业每季度都会推出300~500款新样式的毛织产品,设计实力的提升也非常可观。
据了解,目前大朗125家规模以上毛织企业80%以上设有设计部或研发部,有中高级设计师1300多人,2009年大朗毛织企业设计毛衣新样式达20万款。
“有设计还得有品牌”,林熙仿说,2002年、2003年大朗政府曾动员企业申报品牌,当时动员了5家企业,却没有一家企业上报自己的牌子。他说,从2007年起这一情况有所转变,现在很多企业品牌意识增强,开始主动报牌。
对于设计和品牌的重要性,巴黎法中时尚交流协会副会长、香港服装学院客座教授陈娟感触颇深。她说,十年前的大朗,家家户户都在做毛织业,但每件毛织产品只卖二三十元,利润低得可怜,而一样的产品,价格在国外却要翻几倍。
当时,意识到品牌重要性的大朗政府,便开始着手建立毛织产品研发中心,并聘请着名设计师陈娟担任副主任,着手扶持大朗毛织企业进行设计研发。
企业发展的“引擎器”
谢锦波说,政府办研发中心一分钱不挣,研发中心纯粹为企业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引擎器”。
据了解,大朗毛织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三种服务,一是对没有研发团队的企业提供外包设计;二是,对研发队伍实力不足的企业提供培训,三是为企业提供订货服务。
陈娟说,大朗毛织研发中心对企业进行培训是免费的,主要传授春夏秋冬流行趋势,把流行的色彩、款式等信息传递给企业。研发中心在款式外销方面,对大朗企业予以特别照顾,国外企业购买款式每个大概3000元左右,重点扶持的大朗企业购买款式每个只需500元。
除了毛织研发中心这一“引擎器”,大朗还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集研发、设计、展示、交流和销售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高端毛织服装时尚设计集聚区,目前该集聚区已引进广东工业大学等6家院校,落实10家本土优势企业进驻。
如今,大朗已被中国流行色协会列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毛衫流行趋势发布基地”,被广东省列为“火炬计划毛纺织特色产业基地”。
谢锦波表示,大朗将继续走“政府搭台、企业演戏”的路子,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