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郑棉:库存日渐见底 基本面支持棉价上涨
生意社6月23日讯 近期,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周边农产品市场均出现大幅度的下跌,而棉花价格在回吐部分涨幅后又重拾涨势。面对未来形势,近两日市场信心有所摇摆,部分人士认为棉花作为一个上涨幅度很大的品种,目前的价位已经积聚了很大的风险,因此需要谨慎操作。笔者认为,上次的下跌是在印度棉恢复出口、国内增发配额的情况下出现的,并且之前棉价由于快速上升技术面也有回调的需要,而近两日的恐慌性下跌则更多的是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随着国际库存日益见底,国内棉花价格将主要受外棉价格拉升的影响。
近一个月来,国内外棉价联动趋势明显,呈现出下跌时外棉价格跟随国棉走势、上涨时国棉价格跟随外棉走势的格局。这主要是由目前处于棉花年度末期,国内棉花资源供不应求,外棉资源日渐减少,我国作为基本面的净需求方,而外棉(尤其是美棉)作为基本面的主要供应方因素所决定的。在这个棉花年度,特别是青黄不接的时期,决定棉花价格的主要因素将是比较稳固的基本面。
国内棉花现货价格持续上涨
本年度以来,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一直保持稳步上涨的趋势,几乎没有回调。代表国内棉花现货价格的CNcottonB指数由年度初的不到13000元/吨涨至目前的18000元/吨,涨幅达5000元/吨。棉花现货价格一路上涨,说明本年度棉花价格的上涨得到了下游企业的认可,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增加也有效地完成了向下游企业的传递。价格的有效传导促使本年度棉花价格可持续增长,而在往年,成本上涨则更多是被中间商和纺织企业消化,很难向下游传递,最终的结果是棉价再次下跌。这也从一角度说明了下游需求的旺盛和国内棉花供应的短缺。
纺织企业生存状况较往年明显好转
本年度,纱、布销势平稳顺畅,其中纯棉纱、布销势表现尤佳,含棉类各种比例的涤棉混纺纱、布都非常好销,销售价格均不断上调。基于下游销售的顺畅和对未来棉价的判断,一些有能力的大型纺企原料库存均比往年增加,平均库存为1.5—2个月,最高的达3个月。因为在现货棉价持续上涨的前提下,越早备货,成本就越低,但也有部分纺企由于资金原因备货不足,原料库存维持在20天—1个月。不同的企业在原料库存上有所不同,但在产品库存上是相似的,就是本年度纺织企业的产品库存普遍较低,都能够做到顺畅销售无积压。这一点从海关和统计局的5月份数据就可以得到印证,本年度我国纱产量同比增长17.58%,棉布产量同比增长20.3%,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7.45%,产量和出口增幅基本一致,纺织企业生存状况明显好转。
国内棉花消耗殆尽
目前国内棉花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库存普遍集中在纺织企业手中,不同于往年中间商掌握大部分库存的情况,这就使得库存的计算更为精确,不容易出现隐性库存。据了解,目前中间商环节的存棉量极少,并都有捂棉情结,不到最高价格决不出手;基本上供应随用随买的小纺织企业少有配额,基本上在拿到订单后才购买。大型纺企由于以出口订单为主,市面上的地产棉以低等级为主,不足以满足生产需求,新疆棉又数量有限,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基本上锁定采购外棉。
国际棉花库存日渐见底
5月中旬以来,国内部分外商办事处和代理商的棉花陆续销售一空,很多国际棉商虽然仍坚持对外报价,但实际上处于“有价无货”的状态。据了解,本年度美棉签约量已经完成,目前除了ICE期货尚有一定数量的高等级美棉仓单外,只有西非棉和少量的印度棉、澳棉可供应,而7、8月份上市的巴基斯坦棉花不仅棉花品级、质量偏低,出口量也非常有限。虽然部分外商仍坚持报价,但实际手中除了美棉以外几乎没有资源,大多采取签了合同再组织货源的方式,因此装船期至少要在7月份以后。另外,2010/2011年度澳棉总产量的80%已经被三四家大棉商“瓜分”。整体上看,国际棉花库存较为紧张,这将在未来的ICE棉价上有所体现。
可能出现的调控手段
针对目前国内棉花供应紧张的局面,大家都想到了较为可能实施的国家调控措施:抛储。但据估算,目前国家储备的棉花大约有120万吨左右,多数是上年度入库的新疆棉,品质等级都比较好,一旦抛储造成疯抢,对稳定棉花价格的作用将难以预料。另外,因为棉花属于国家战略储备,不可能全部抛售,普遍预计抛储量将在50万或60万吨。如果按照预期抛售,这也仅是全国20天左右的消费量,不足以扭转国内供不足需的局面。另外,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也不太可能在棉花年度交替的时候过于打压棉价。
笔者认为,棉花基本面将支持棉价继续上涨,在外棉走势的拉动下,国内棉价很可能走出另一个高峰。但出于人们恐高的心理作用,及对政策的预期,棉价或许会经历些许调整,但这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影响,而非基本面真正发生了变化,对棉价最终起作用的,仍将是基本面的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