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市场“龙虎斗”格局的背后
生意社6月26日讯 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服装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地摊和集贸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核心商圈功能的商贸综合体,成为推动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一个产业崛起和新生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城市化、资本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而带来的服装市场的超速建设和扩张也进一步加剧了服装市场的洗牌和排名,尤其是商业地产在二三线城市的投资和发展,服装专业市场的蛋糕开始赋予了地产、网络、创意、物流、品牌、总部等新生业态和功能。服装专业市场不再是单纯批发交易的平台,而是成为新市、新城和新区建设的核心业态,成为了商贸综合体的主角舞台。看来,是服装市场的蛋糕直接导致了服装市场投资建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新格局。
据服市汇网站的调查统计,中国服装市场新建面积已占到总市场面积的85%以上,几十万平方米、几百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服装市场已经比比皆是,而新建服装市场大多以商贸综合体的形式出现。比如,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成都国际商贸城、中博国际商贸城等,以复合功能形式、以服装业态名义,构成了独立的新商圈、新商城,与老商圈、老市场之间形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竞争格局,并且在一些区域、一些城市、一些商圈、一些市场范围内产生了一系列的“龙虎斗”格局:
同一区域不同城市之争。服装批发市场具有地域性和聚集性,导致小商圈和大商圈之间的重叠和竞争。由于服装批发市场的特殊性,而服装市场的辐射范围和批发级别直接影响到服装商圈的形成和扩张。一些产业基地,尤其是南方沿海服装产业集群,把服装市场的建设作为提升和聚集产业资源的重要手段。比如: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VS义乌国际商贸城;浙江嘉兴洪合羊毛衫市场VS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江苏苏州中国服装城VS江苏无锡国际服装城……于是,一些围绕服装产业和相关服装市场资源而兴起的新型服装市场也成为区域之间服装市场竞争和对比的依据。
同一城市不同商圈之争。在同一中心城市,以往大多只有一个中心服装批发商圈,但随着市场竞争和商业地产的兴起,一些新建服装市场利用老牌商圈转型改造慢的时机开始另起炉灶,以更大的规模、更新的业态、更全的功能打造新的服装市场商圈。比如:武汉汉正街市场VS武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沈阳五爱服装城VS沈阳国际服装城;杭州四季青服饰街VS杭州九堡服装大世界。同一城市的不同商圈由于投资规模和运营水平相差甚远,其结局也是大相径庭。
同一商圈不同市场之争。随着服装商圈价值和品牌的形成,服装商圈已经成为服装采购商的首选。因此,在成熟的品牌商圈建设新兴服装市场已经成为坐收渔利的保险箱。比如:常熟服装城的凯莱服装城VS天虹服装城;广州流花商圈的白马服装城VS壹马服装城;杭州四季青商圈的四季青服装城VS中纺中心;上海七浦路商圈的七浦路服装市场VS新七浦服装市场;北京雅宝路商圈的天雅大厦VS日坛国际商品贸易中心……导致新一轮的老牌市场商圈改造升级热潮。
由此,成功的市场屈指可数,失败的市场,勉强维持的市场也不计其数,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究竟如何看待中国服装专业市场这种竞争现象和未来的走势,笔者认为,众多商贸综合体夹杂着服装主题市场只是由于服装市场产业具备了“专业批发、主题零售、时尚创意、品牌展示”等多重功能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罢了。恰是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功能商贸化的原因,加速了中国服装市场的全面转型和提升,也是城市化多中心和市场化多商圈的必然结果,更是服装市场顺势而行、弯道超越,构建中国服装市场产业链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