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 纺织出口企业“很受伤”
生意社7月2日讯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持续好转,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行业开始逐渐走出低谷。但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下半年,纺织服装出口仍面临诸多压力。欧洲的信用危机的蔓延,使得短期内外需市场低迷的状态难以逆转;而人民币汇率可能面对的持续升值,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对欧出口的竞争力。此外,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棉花等原料成本上升,也降低了纺织行业的盈利水平。
随着我国纺织出口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加,其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内外交困,使得纺织出口企业经营倍感压力。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棉花、棉纱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是棉纺织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压力。棉价的每一丝变化都牵动整条纺织产业链的神经。从今年年初至今,短短数月时间,棉花价格暴涨20%至30%,国内328级棉花从去年年初每吨1.1万元一路攀升至目前的每吨1.7万元以上,棉纱价格的涨幅更大。而对于棉纺织品而言,棉纱价格占成衣成本比例一般在60%至70%,有的甚至高达80%。
对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棉纺织企业通常希望能够通过提价来缓解成本压力,但是目前来看,由于绝大多数纺织企业议价能力较弱,能顺利实现提价的企业非常少。面对传统原材料的价格压力,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使用新材料的看法,而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就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热点。据了解,在国内市场上,一件竹纤维材料的普通文化衫售价在33美元左右,日本一件竹纤维西服的市场售价高达500美元至1000美元。竹纤维的性能优势,使以其为原材料制造的纺织产品拥有更高的附加值,这将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量的强大动力。开发再生竹纤维,提倡“以竹代棉”,不仅可以缓解天然纤维紧张局面,也为我国丰富的竹资源合理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绿色环保的竹纤维,运用于纺织服装业,将推动纺织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档次。
用工紧张成本提升
除了原材料成本提高,目前纺织企业还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不利因素。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兆华表示,今年全国家纺行业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已超过10%,劳动力资源紧张、人工成本上涨已经成为当前家纺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缺工导致产品生产周期延长,而为了不违约,企业只好将海运改为空运,运输方式的临时的改动,不仅蚕食掉微薄的利润,还可能把部分成本也赔进去。目前我国的人工成本大约是印度的2倍、越南的3倍,廉价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使得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优势趋于下降。
对我国纺织企业来说,用工成本的上升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种不利状况也恰恰是被长期拖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的契机。我国传统服装纺织产业往往集中在低端制造环节,企业大多以贴牌生产为主,研发、设计、品牌和市场、物流、售后都是“短板”,因此往往只能在价值链最低端苦苦挣扎,处处受制于人。专家指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意,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增加产品附加值,最终提高服装纺织业的竞争力。
竞争对手实力上升
据中国海关及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4月,我国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下滑,且对日纺织出口额在同期我国纺织对全球出口总额的占比,以及在日本纺织市场中的份额均在下降。
我国服装纺织品在日本市场上的份额出现下降的同时,竞争对手国越南与泰国在日本市场上的份额却在增长。2010年1月至4月,日本从越南进口纺织品服装4.1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9%;在日本从全球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占比为4.08%,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24%。同期,日本从泰国进口纺织品服装为2.04亿美元,同比增长5.52%;在日本从全球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占比为1.99%,同比上升了0.15%。越南对日本纺织品出口的增长,一方面由于越南自身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则由于越南—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VJEPA)的实施,使得越南纺织产品可免税进入日本市场。
面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我国纺织企业在积极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还应大力开拓新市场,紧随国家“走出去”战略,通过海外投资建厂避免出口受限。在众多新兴市场中,非洲就是一个不存的选择。
据介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就帮助非洲建立了一些纺织项目。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90年代中后期,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配额限制,一些企业为了躲避配额限制,规避贸易风险,纷纷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包括在非洲等地开办工厂。随着社会的稳定,非洲发展经济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在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我国一家仅100万元至200万元投资规模的小型服装厂通过在该国设厂,一年内便收回全部投资。非洲不仅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而且有着良好的投资和合作政策。如从非洲国家出口产品到欧美国家不受配额限制,并可享受普惠制和最惠国待遇等,投资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