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谭永刚:“闯”到三原的山东人


http://www.texnet.com.cn  2010-07-20 07:50:09  来源:纺织导报 收藏

  生意社7月20日讯 西部大开发政策从历史中走出,在现实中激荡,东风西进成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山东人谭永刚看到了更大的市场,也最终在西部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而随着西部迅猛发展的步伐,来西安发展的外来人口也得到了诸多实惠,享受和当地人口一样的市民待遇。

  两个人的十年发展历程,折射出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巨大机遇与光明的前景。

  1998年,在山东青岛市一家纺织企业担任技术总监的谭永刚遭遇企业“震荡”,这一年,为制止纺织行业重复建设,走出困境,国家开展以“压锭、减员、增效”为突破口的纺织行业改革,在纺织企业中展开大规模的裁员。“当时我并不在减员之列,但是总想自己出去闯一下,虽然知道当时我早已过了闯荡的年龄。”谭永刚自嘲地说,当时30岁的他已经有8年的工作经验,一直想出来闯荡,但面对整日操劳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他又犹豫了。

  经过几番思想斗争,谭永刚终于向单位递交了辞职信,东拼西借凑了些钱,在潍坊开了一个纺织厂,生产地毯并进行出口。

  “疯狂”的举动

  2000年初,谭永刚的企业已初具规模,此时他发现,沿海地区纺织行业的人力、物力、原料等成本大幅上涨,“仅成本当年就上涨了10%。”于是,谭永刚将目光投向了西部。

  当时作为跨世纪壮举的西部大开发,正在世人瞩目下拉开帷幕。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谭永刚看到了西部地区未来迅猛发展的趋势,在大量实地考察后,他又拿出一部分潍坊厂的利润,在陕西三原开了一家纺织生产厂。

  “大家都说我疯了。”谭永刚的这一做法,在当时别人看来几乎是疯狂的,纺织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周转,他没有拿潍坊厂的这些利润去对厂房、设备等进行扩大升级,而是来到西部,在三原这个小县城上再开一座主产刺绣产品的工厂,这很令其他人费解。

  其实,谭永刚早已想过了千万遍这次投资的风险性。“我觉得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因为西部大开发之初,国家对西部地区出台的很多政策都很具吸引力,这促使我朝西部地区发展。”谭永刚认为,三原毗邻陕西西安和咸阳两市,不仅土地、人力成本低,并且有大量的纺织熟练工,这些优势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部带来的纺织机遇

  事实证明,谭永刚的这一想法是正确的。

  2003年,仅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谭永刚在三原的这家工厂就为他创造了上百万的利润,使他同年的出口额上升了32%。“这时候,当初那些说我疯了的朋友,他们真正‘疯’了。”说到此,谭永刚不由得大笑起来,虽然经历了“非典”侵袭、棉价高位运行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不利环境因素,但是这一年谭永刚的产品生产数量、产值及纳税额都有大幅上升。

  这一情况与当时的中国纺织业是相似的,从1997年以后,中国纺织业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压缩落后生产能力、全面提升产业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经过5年多的积累,至2003年,中国纺织业无论从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及纺织主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行业结构调整上,纺织下游及制成品产业比重明显提高。

  至2003年,中国纺织行业在出口、经济效益、生产方面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这一良好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7年。期间,纺织工业面临了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等困难。“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当时我在潍坊的厂子,煤电油运行紧张,企业开机率只有30-50%。我们不得不用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以维持企业生产。但是在三原的这个厂子,却丝毫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谭永刚回忆道,2004年,沿海部分地区能源紧张,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使得部分纺织企业只能“停三开四”,甚至“停四开三”。

  当其他的纺织企业因拉闸限电影响了纺织设备连续运转,造成纺织产品报废率提高和产品质量下降、出口订单流失的同时,谭永刚的企业却因为有了西部地区的及时补给,企业信誉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在这4年中,谭永刚的生意一直很稳定,每年的利润都在稳步上升,“2006年纺织行业竞争加剧,我们没有继续扩大规模,因为这个时候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下滑,我们及时进行技术革新,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这三年

  2008年来,纺织行业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加强管理等多种措施,努力克服人民币升值、要素成本上涨、需求减缓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由于多种不利因素的集中作用,行业发展速度大幅下降,盈利能力明显下滑,亏损企业不断增多,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当年年底,由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正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加深,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逐步显现。而谭永刚的纺织出口,是最早感知金融危机的行业。

  “整整65天,没有一张订单。”谭永刚点燃一根烟,吐出一口烟雾,对记者缓缓说到。这一年的第四季度,他的厂子一下从峰顶跌掉谷底,“厂子虽然不运转了,但是工人的基本工资还要照发。”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谭永刚把前三季度的利润全部亏掉了,并且还欠下了数十万元。

  看着周围很多纺织企业倒闭的场景,谭永刚心如刀绞。“命运不会这么捉弄人吧?”谭永刚并没有气馁,而是采取措施积极补救。

  经历了金融危机,沿海很多纺织企业将目光投向西部,这时的谭永刚却在西部已经有了基础,经过不断努力,他依靠在三原已有技术升级后的厂房优势,在保持出口的同时,不断开发国内市场,开发出各种新产品,接下了一张张订单。

  看到了如雪花般的订单纷至而来,谭永刚又开始发愁了。“这时东部地区的人力成本上涨太快了,企业几乎吃不消。”他的眉头紧锁起来,在金融危机过后,纺织企业工人的工资也随之上涨,在潍坊,一个熟练的挡车工每月工资至少要1800元,而之前1200元就能招到人。

  谭永刚又开始在西部地区动脑筋了。2009年3月,他将潍坊的生产厂房关闭,只留下了销售部门,把厂房、设备全部搬至三原。这意味着企业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得以解决,并且打开了潜力巨大的新市场,改变了纺织业利润率低下的局面。

  这一回,没有人再说他“疯”了。

  他又开始了大展拳脚的日子。“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品牌营销三者组成了著名的‘微笑曲线’,我国的纺织出口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下颌’的加工制造部位,因而利润微薄,抗风险能力弱。”经历过金融危机后的谭永刚显得更加从容,企业要取得长久发展,必须努力在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两个利润制高点上取得突破。

  于是,谭永刚不惜重金招聘设计、研发团队,并在已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海外市场,2009年,他的企业纯利润上升了260%。“我们今年的生产计划已经全部排满,工人们要用周末和节假日来加班,机器全部满负荷运转。”谭永刚说到这里,语气中满是自豪。

  而他并不满足于此。“接下来,我们还将在低碳经济的纺织行业上狠下工夫。”他表示,加快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纺织新兴产业发展、扶持高科技纺织产品研发应用,这是未来纺织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纺织旧服装回收利用就是一个被忽视的环节;光触媒印染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同时,虽然纺织行业没有被列入污染严重和产能过剩行业,但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企业在控制印染污水排放,降低用电、用水等能耗方面同样作出探索。

  “争取三年以后,我们能在棉花大省新疆再开一个分厂。”对于未来,谭永刚雄心满志。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纺织业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企业人物
进入企业人物>>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