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服装:代工到自有品牌发展之路
生意社8月9日讯 当劳动力成本高涨,习惯上被归于传统产业的浙江服装制造业,是否到了产业转移的临界点?如果坚持留下,浙江服装业应该留下什么?在历经多年的代工出口后,浙江服装企业亮出自有品牌的机会有没有到来,实力有没有具备?
“既熟悉又陌生”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韩礼成这么来形容浙江服装产业。
说熟悉,是因为服装业是浙江传统产业的一面旗帜——2009年销售达1389亿元。
我们也感到陌生。当劳动力成本高涨,习惯上被归于传统产业的浙江服装制造业,是否到了产业转移的临界点?如果坚持留下,浙江服装业应该留下什么?在历经多年的代工出口后,浙江服装企业亮出自有品牌的机会有没有到来,实力有没有具备?
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同一个命题——转型升级。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次系统性的思考。
去留之虑:产业转移的临界点到了吗?
“以前到外面办厂,是碍于对方招商引资的面子。现在真的要转移了。”7月14日,在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的雅戈尔总部,董事长李如成坦率地对我们说。
不要误解李如成的意思。起码在今年,雅戈尔把所有工厂都搬到中西部的可能性是零。直到今天,以全产业链著称的雅戈尔,除了最新的汉麻面料部分,其他面料、服装的制造都坚守在鄞州区,工人数以万计。
但李如成说的是心里话。对服装产业发展历史谙熟于心的他,有一个直觉:宁波市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美元,“在这种发展水平下,传统制造业怎么可能继续像过去一样做下去?”
其实,浙江的服装产业,本来就是一场产业转移的结果。它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世纪60年代,从日本到韩国和我国港台地区,再到我国内地、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国家,路线十分清晰。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服装产业的迁徙属性呢?
因为,劳动力发生了变化。在我国内地,服装业依然属于加工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是核心竞争要素之一。对当前大多数服装制造企业而言,3%的利润率算是相当不错的了,但近年来,这脆弱的3%已经难以承受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上涨是如此迅猛。在另一家宁波服装龙头企业——博洋集团,董事长戎巨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三年前,工人加工资,每次加100元,今年一次要加300到400元;两三年前,给工人加工资是一年一次,而今年以来已经加了两次。
劳动力的变化,还不止涨工资这么简单。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相对于工资上涨,浙江服装企业负责人更难以适应的是新一代80后、90后产业工人。
“他们是出来看世界的。”令李如成感到无奈的是,到雅戈尔打工,80后、90后看重的不再是多加班就能多挣钱,而是有无双休日、八小时工作制以及个人职业满足感。而服装企业岗位相对艰苦。在雅戈尔,每个月要流失1%的工人,一些年轻人在车间还没干上几天就走了。
工人当然可以不停地招,尤其是雅戈尔这样知名度高、待遇又较好的企业,招工更具吸引力。但那些构成了浙江服装产业基础的中小企业,应对这些变化就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了。
7月22日,在温州服装协会采访时,我们恰好赶上了该协会组织的优化用工环境调查。一位代表说,现在服装工厂一头是招工难,80后、90后工人待遇要求高,不愿意加班;一头又要赶订单,必须要求工人加班,订单利润又低。
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选择性接单,只接那些附加值高的订单。但恰恰在这方面,工厂没有选择余地。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告诉记者,温州有近2000家生产性服装企业,产能多得是,你不接订单自有人接。
发生在新一代工人身上的变化,深深刺激着每一位浙江服装企业的负责人。他们明白,产业转移不再仅仅是“狼来了”的警示。如果我们只能创造个位数的利润率,寻找成本洼地已成必然。
那么,留下什么呢?“历史经验表明,先发企业总是把价值最低端的部分转移,而把高附加值的品牌创意、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商品运输、产品零售等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欧美企业是如此,浙江服装企业也必须如此。”韩礼成说。
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正在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服装行业协会合作,为浙江企业寻找合适的代工企业,先将一部分订单转移出去,浙江企业集中精力做品牌、营销。
之所以不选择整体迁移,韩礼成认为,就目前而言,中西部的投资环境、产业配套还不如东部沿海,转移的各种风险还比较高。
模式之辩:
向谁学?学什么?
“优衣库”与“优衣派”,一字之差。
爱网购的潮人,可能没几个不知道“优衣库”的大名。这个靠销售大众时尚服装托出日本首富的服装企业,与ZARA、H﹠M并驾齐驱。
对“优衣派”,知道的人就没这么多。去年7月,8家温州服装企业联手成立“优衣派”。一年后,在温州法派集团,我们了解到,“优衣派”在全国开出60多家专卖店。与“优衣库”相似,80%是直营,整合了150多家温州本地的服装、鞋革等企业的生产资源。
虽然是一次模仿。但从“优衣库”到“优衣派”,我们看到了浙江服装企业的转型尝试,其意义当然不只是复制日本企业那么简单。
“优衣派就是专攻设计、品牌和渠道,这也是浙江服装产业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在服装产业加工制造转移的大趋势下,它成立的意义就在于,为浙江服装产业应该留下什么、怎么留下,提供了一次有益的探索。结果如何反倒在其次了。”韩礼成如是认为。
“一头整合市场,一头整合生产。”郑晨爱旗下的“奥奔妮服饰”,也是“优衣派”的成员企业。在他看来,这8家成员企业都拥有两种资源:生产与市场,但却势单力薄,单独做大非常吃力。既如此,不如整合资源,将分散的劣势化为抱团的强势。一旦成功,对有着几千家企业的温州服装产业而言,突破意义无比深远。
“优衣库”和ZARA、H﹠M都是快时尚模式的代表,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拥有强大的设计和渠道能力,而无一例外的生产外包。
在宁波服装界,太平鸟是学习快时尚的典型。近年来,该公司女装在国内迅速崛起,去年销售达到28亿元。公司副总经理刘军告诉记者:“快时尚是太平鸟的一次全新转型,10年前就在跟ZARA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