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进入低碳时代 以技术突破实现“绿色升级”
困难与目标都已十分明确,中国纺织业将如何应对"低碳考验"?对此,沈安京给出了建议:首先,需要企业提高领导人的决策和意识,在整体布局上谋划长期战略;其次,要提高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外还要加强软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建立碳排放的评估、监测体系和相应的信息系统;再次,要发展低碳经济的培训和基础工作,制定纺织低碳经济的有关标准,同时也要摸清企业节能减排的家底,自主研发低碳纺织品标准,赢得国际贸易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此外,沈安京还特别指出碳标签服装行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碳标签服装产生的利润和竞争优势具有可持续性,纺织行业可以抓住机遇,整合资源配置和供应链,发展一个全新的低碳纺织服装产业。"
事实上,我国已于2009年由国务院审批通过了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之一的《纺织行业调整和振兴计划》。《规划》提出,纺织产业全行业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水耗年均降低7%、废水排放量年均降低7%;到2011年,淘汰75亿米高能耗、高水耗、技术水平低的印染能力,淘汰230万吨化纤落后产能等指标。
"面向未来10年至20年,我国纺织产业必须由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通过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依托科研人员和产业化的努力,推动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孙晋良说。
"绿色升级技术"已在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在专家们纷纷呼吁传统纺织业向低碳接轨、加快实现"绿色升级"的同时,已经有研究人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东华大学教授阎克路介绍说,棉型织物是最为重要的一类纺织品,占我国印染布总产量的50%。2009年棉织物加工量约为270亿米。棉型印染布的生产水耗和能源消耗约占印染加工全过程55%至60%,因而前处理废水的COD(化学需氧量)值非常高,约占印染行业COD排放总量的60%。
为此,该校研发出"棉型织物低温漂白关键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烧碱用量,而且还可以高效去除棉籽壳,处理棉布的毛效、白度、强力均达到半制品质量要求。阎克路表示,这项技术可以实现棉型织物单位产品前处理节能30%、节水10%、减少污染物排放30%。
此外,该校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织物变性涂料连续染色工艺技术",突破了传统染料染色污染重的特点,"实现了无盐、无水、连续化染色,染色深度提高了30%以上,同时节约能源40%、节水50%、节约染化料60%、污染物排放减少95%。"阎克路说。
更为有趣的是,青岛大学的研究人员以水做溶剂、用特殊设备成功从海藻中提取纤维并织成布料,让"海带做衣服"变成可能。
据介绍,按现有生产技艺,一吨淡干海带,可以提取200公斤至250公斤海藻酸盐,而每100克海藻纤维就能织一平方米布。负责这一项目的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夏延致表示,迄今为止,研发人员已经可以从多种藻类中提取纤维,包括褐藻、琼胶原藻、卡拉胶原藻,甚至是多次在黄渤海近岸海域堆积成灾的浒苔等。
由于取自海洋,海藻纤维具有本质阻燃性,同时,纤维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可有效屏蔽电磁波,起到防辐射的作用。夏延致说,海藻纤维的这些有利特性加上良好的纺织加工性能,使它不但可以做成普通的衣物,还可以用于制造消防服、防护服、医疗服等特殊用途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