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棉抛储六成额度 棉价顶风上涨千元
生意社9月13日讯 10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20000.73吨棉花挂牌竞卖,经过7个多小时的竞拍最终全部成交,加权平均成交价18930元/吨,折328级棉价格为19440元/吨。
此次竞卖只是中储棉60万吨抛储计划的一部分。从8月10日开始,中储棉开始新一年度储备棉抛售计划。时至今日,抛储进度已经达到59.96%,但棉花价格却随着抛储逆市上涨,抛储棉价格在短短一个月内由18405元/吨上涨至19440元/吨,涨幅千元之多,创下多年来新高。
而在棉价上涨的背后,我国棉花生产也面临着困境。“近年来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在7000万亩左右徘徊。与上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相比,棉花种植面积减少1000多万亩。”中国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马淑平在10日举行的郑州农产品(棉花)高峰论坛上表示。
“盈余消失了”
“中国棉花的现状,盈余消失了”,在当日的论坛上,国际著名粮商路易达孚副总裁Joe Nicosia以此作为演讲的一个小标题。Joe Nicosia表示,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已经在2009/2010年度用尽了盈余的棉花。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产量占世界30%、消费量占世界40%的国家,无疑将对全球棉花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农业部10日公布的数据印证了全球库存棉花的窘况:在新一个棉花年度到来之际,美国期末库存仅为58.8万吨,库存消费比下降至14%,是1995/1996年度以来最低水平;全球期末库存消费比为38%,也是1994/1995年度以来最低水平。美国农业部预计,受到美国以外地区资源供应紧张的影响,美棉出口量将达到337.5万吨。
而中国方面,中储棉在2008/2009年度抛储量为153万吨,同时收储272万吨;2009/2010年度抛储133万吨;新年度的抛储计划为60万吨,这显然低于市场预期。因此,在中储棉8月份宣布抛储计划后,棉花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逆市上涨,“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棉花有缺口,有说是300万吨,也有说是100万吨,但中储棉宣布了60万吨的抛储量,就相当于告诉市场,它的底牌就是60万吨,这显然是不能弥补缺口的。”河北一期货投资公司的苏先生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如果没有储备棉控制价格,棉花市场将出现什么情况?Joe Nicosia认为将出现3种情况:为了满足消费,中国大量进口棉花;价格会反应中国强劲的购买;中国的棉花价格会增加波动性。
农民种棉积极性低
马淑平表示,总结2010/2011年度国内棉花生产可以概况为3句话:种植面积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因在种植期遭遇低温多雨,生理期延后;在生长期,南方遭遇大雨,北方遭遇干旱,长势不容乐观,如果9月、10月天气状况不好,保持去年产量就是考验。”
“2009/2010年度棉花行情很好,相当于2003/2004年度,棉花价格到了1.8万元/吨、1.9万元/吨,籽棉价格卖到了3元多/斤。经历了2003/2004年度之后,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在接下来的年度增加了1000万亩,而经历了2009/2010年度之后,新一个年度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依然为7400万亩,与上年度基本持平。价格这么高了,农民为什么还不愿种棉?种植面积为什么没有增加?”马淑平发出这样的疑问。
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纺织业保持着快速发展,但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却并没有增加。马淑平表示,从2001年到2008年,中国纺纱用棉增速为10%,但国内棉花产量的增速只有5.8%。而这5.8%,还是靠提高单产换来的结果。
马淑平表示,中国传统三大棉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地区近年来的棉花产量呈现此消彼长的局面。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棉花面临与粮相争的格局,国家粮食生产有补贴,且机械化程度高,但上述两区域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有效,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这与中国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不相符。因此,中国的棉花生产近年来呈现出向中西部转移的格局,新疆棉花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的40%。
种植面积增长面临困难,而纺织产业用棉大幅增加,这使国内棉花市场供应面临巨大缺口,而弥补缺口的主要办法就是进口。“加入WTO以来,中国每年进口棉花都在200万吨以上,最高到达360多万吨。”马淑平说。
对于中国棉花产业的未来,马淑平表示担忧:“有机遇也有挑战,但主要是挑战,保持棉花生产稳定将面临长期压力,面积上扩大的量有限,惟一的出路是提高单产。”她认为,中国棉花增产的潜力依然在新疆,特别是如果能更好利用节水技术,新疆棉花仍有潜力可挖。
马淑平同时呼吁,“国家调控部门应该在政策上跟上,在棉农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棉花基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以稳定棉花生产。”
纺织行业的焦虑
虽然棉花价格在过去的一年节节攀升,上涨了40%以上,但纺织企业在此过程中可谓“稳坐钓鱼台”。“下游的棉纱等产品上涨速度更快,甚至超过了棉花,纺织企业的效益处于近年来最好时期,他们现在并不抱怨棉花价格太高,而只是担心买不到棉花。”上述苏先生表示。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经济研究中心孙淮滨提供的数据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过去一个年度,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加10%,效益增加25%;进入今年以来,纺织行业效益继续向好,1-5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720亿元,同比增加61%,利润率4.43%,同比增加0.9%。”
但纺织行业欣欣向荣的背后也有隐忧,“整个产业链价格增长呈现‘前高后低’,过去一年棉花价格增长40%以上;棉纱增长得更高,很多纺织企业都靠棉纱赚了钱;但棉布价格增长仅为20%左右;服装出口价格增长更少,只有2%;CPI中的衣着类指数在今年部分月份还出现了负增长。这样的价格链条,让成本如何向后传递成为隐忧。”
此外,随着棉花价格已经站上高位,纺织企业也进入焦虑状态,不仅是买不到棉花,而是买到棉花之后,价格下跌怎么办?这种焦虑的情绪笼罩着整个论坛。歇息期间,与会者纷纷讨论棉价走势。结果却是:说不清,利好很多,风险也很大。
Joe Nicosia则表示,国际棉价已处于80美分/磅以上的不稳定时期,在过去20年内,还出现过7次这种情况,其中有4次出现这种情况之后,价格在随后的6个月内跌破60美分/磅,其中风险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