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牧场(图文)
生意社9月14日讯
考察澳新畜牧业,飞机上俯瞰是个不错的选择。
透过舷窗,可见大片草原,绿油油的,蔓延到天边。偌大的草原,又被成排整齐的树木或铁丝围栏切割成一个个单元。
单元中间,点缀着数量不多的灌木、乔木,还有蓄满水的小池子,镜子一般。牛羊散落其中,悠闲地埋头啃牧草。农舍和村落倒是非常少见。
此景,让人窥见这两个“羊背上国家”真实面貌。
但是,对专程考察澳新牧业的我们来说,这样的场景,起初未免有点沮丧。
澳大利亚768万多平方公里面积,人口才2230万,牧场2.69亿公顷;新西兰26.81万平方公里,跟湖北省差不多,人口仅410万,牧场1152万公顷。
上天如此眷顾,牧业资源如此丰富,怎么学得来?
深入访问,才发现,这样想未免肤浅。
从飞机上,我们看到的那些大片肥美草原,并非老天赐予,多半是人工的杰作。
澳大利亚草原总面积的六成是人工草地,新西兰更高,七成草原都是人工的。
换句话说,这两个世界牧业最强的国家赖以生存的草场资源,是用双手创造出来的。
继而了解到的情况是,澳大利亚大部分草地,早在上世纪初,就因过度放牧一度导致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
近数十年多方努力,过度放牧才逐渐得到控制和改善。
同样,新西兰910多万公顷人工草场,也是经过10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得以建成。
珍贵资源失而复得,逼着他们摸索出一条开发与保护兼顾的草地资源循环利用之路。
在澳洲维多利亚州的沃东加牧区,我们走访了当地的牧场。
一个叫迈克的牧场主,热情接待了我们。
他说,对草地资源,他们实行的是划区轮牧。他家300多公顷草场,就按季节不同分成三片。
我们造访的8月下旬,正是澳洲的冬末春初,也是牧草返青到生长旺盛时期。
因此,迈克的牧场,仅有20%左右在放牧,其他均禁牧,给牧草充分生长发育的机会。
访问迈克的牧场,最让我们感叹的是,这样一个1000多只羊,100多只奶牛的牧场,就靠迈克一人操持。
迈克如何做到的呢?我们与迈克和当地专家进行了坦率地交流。
首先,受益于良好的社会化服务。
澳新两国都建立了完善的畜牧业服务体系。一些基础性、技术性工作,如围栏建设、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都有专门的公司帮助完成。
牧场主如果需要机械、草籽、药物等生产资料,一个电话厂家就会送到。
同样,需要剪羊毛时,一个电话就行。
其次,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是澳新牧业另一大特色。
基本上,每个家庭牧场都有草地播种、牧草收割、打捆、青贮、切碎、饲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业机械。
如他们使用的环形脉冲管道设备挤奶,一次可同时挤奶30头。电剪羊毛,10分钟可剪4只羊的毛。
现代的牧业技术,对农民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7岁的迈克,既懂牧业生产知识,会操作各种牧业机械,还要懂经营管理,自己找产品销售市场。
第三,澳新两国牛、羊饲养有意粗放,也是个重要原因。
这里牧草基本上一年四季常青。
牛羊自生下来,就生活在草地上,不分昼夜,不管刮风下雨,并没有羊舍或者牛舍。
草场上的乔木、灌木,为牛、羊躲避澳洲强烈的阳光,提供遮阴场所。
我们在飞机上看到的一个个水池子,是人工修建的小塘坝。
在缺水的澳洲,这样能充分利用雨季地上水。
这些小塘坝,都选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向四周围栏里埋设塑料输水管,围栏里面则设有自动饮水槽,供牲畜饮水。
迈克告诉我们,有些草地面积更大的农场主,已经采用计算机管理农场,通过直升飞机管理畜群,利用飞机对草地杀虫、施肥。
很多地方的牛羊,一年才能见到一次人。
天然的养殖,使得澳新两国的奶制品、肉制品,品质都非常好,成为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的抢手货。
这里的中小型牧场,基本不雇佣工人,因为劳动力价格太高。
在新西兰考察时,我们了解到,该国最大的奶牛场,拥有7000头奶牛,三个分场,也只雇佣了20个劳动力。
一个人的牧场,在这里,并非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