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批准60项纺织行业标准10月1日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批准《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等65项包括纺织、黑色冶金、制药装备行业标准,其中纺织行业标准60项,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次报批的60项纺织标准为工信部和原国家发改委历年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部分项目,全部为推荐性标准,其中3项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其余57项为纺织产品方面的标准。
记者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了解到,60项标准中,修订项目33项,制定项目27项。在修订标准中,大多是执行近10年以上的标准,此次修订,一方面解决了标准老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满足了当前技术水平发展的需要,体现技术进步的原则,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新制定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国内多年来生产实际情况和技术创新成果,以及行业管理的需要制定的,填补了国内空白。60项标准中有3项采用了国际标准,其中1项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2项采用了国际丝绸协会(ISA)标准。
60项纺织行业标准中,涉及7个专业领域,其中:棉纺织印染9项、毛纺织15项、麻纺织7项、丝绸4项、针织11项、线带4项、纺织机械与附件10项。
棉纺织印染领域共9项,5项修订,4项制定。其中,印染行业节能减排标准3项。《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基本定额》增加了各大类印染产品能耗的基本定额,取消印染产品的内外销之别,对印染前处理以及漂白、染色和印花的分类能耗计算进行了简化,对辅助生产增加了污水用能考核,适应了节能减排的新形势需要,对统一全国印染行业能耗计算方法,促进管理,降低综合能耗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毛纺领域共15项,修订10项,制定5项。其中,纤维鉴别标准1项。《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炭改性涤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规定了含有炭改性涤纶纤维二组分混纺产品含量的测定方法。炭改性涤纶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纺织纤维,是由经过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煅烧的微孔竹炭与涤纶切片经熔融纺丝工艺制成。该标准的制定对含有炭改性涤纶纤维二组分混纺产品的成分检测试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麻纺领域共7项,修订6项,制定1项。《气流纺亚麻棉混纺纱线》为新制定,规定了亚麻含量在50%及以上的气流纺亚麻棉混纺本色纱线的规格、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包装和标志等,统一了标准要求。丝绸领域共4项,全部为修订。其中,《桑蚕绢丝试验方法》为方法标准,主要增加了筒装桑蚕绢丝的组批和抽样方法,扩大了组批规定,色泽检验中增加了筒装桑蚕绢丝的检验方法,同时增加了电子条干均匀度、十万米纱疵试验方法等。
针织领域共11项,9项制定,2项修订。其中,针织基础标准2项,均为制定。《一次成型束身无缝内衣号型》规定了一次成型束身无缝内衣的号型、标识要求。该标准的制定,对规范该产品号型设计、统一市场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天然彩色棉针织制品标志》规定了天然彩色棉针织制品标志的要求、图案和使用,为生产各类天然彩色棉制品提供了标志依据及使用说明,对规范生产和市场行为意义重大。
在针织内衣标准中,《针织彩棉内衣》和《吸湿发热针织内衣》2项为制定。由于天然彩棉内衣使用优质彩色棉花为原料,色彩自然形成,不需染色,从棉花种植到制成成衣的全过程实行无公害工艺,彩棉内衣是绿色环保产品。但市场彩棉内衣产品鱼龙混杂,《针织彩棉内衣》对针织彩棉内衣的规格号型、要求、检验方法、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储存进行了规定。
线带领域共4项,3项修订,1项制定。《涤纶长丝民用丝带》为新制定,丝带类产品在织带产品中占据了较大份额,但一直无行业标准来对该类产品进行规范,新标准对该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进行了规定,解决了涤纶丝带产品无标可依的情况,对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有现实意义。
纺机领域共10项,3项修订,7项制定。《棉纺设备网络管理通信接口和规范》为首次制定。该标准的制定对于提升棉纺设备的技术水平、提高纺织企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将起推动作用,同时为其他纺织机械接口标准的制定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巡回清洁器》、《环锭细纱机用锭带》、《集聚纺纱用网格圈》、《数字化簇绒地毯织机》、《无梭织带机》、《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均为首次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