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仕全球皮具展上海站:讲述173年的皮革故事(图)
生意社9月30日讯 2010年9月4日,一场纵横173年的皮革艺术之旅就此开始——法国皮革手工艺巨匠爱马仕驻足上海,拉开了“缝制时间”爱马仕皮具展全球首站的序幕。
走进展馆犹如踏上一段充满诗意的有趣旅程:“皮革图书馆”中陈列着无数色调丰富、精心加工而成的爱马仕皮革;放置于精致帆布装饰的画框中的各式皮包中,变化万千的凯莉包和铂金包如孔雀开屏般排开;伏特加酒盒、鼓、小提琴盒甚至是Jean Paul Gaultier专为爱马仕设计的胸衣,这些独一无二的珍藏设计,从另一个角度诠释着“当梦想变为现实”的惊喜……
走进皮革图书馆
展示面积内分为八个区域,能够看到工匠在现场手工缝制。据说,爱马仕的东西都是同一个工匠从一而终独立完成的,用官方的话来说就是“为了保有产品的最大完美度,爱马仕从来都是一双手,创造一件产品”。除此之外,本次展览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于能够看到皮革原料——那些在成为爱马仕成品之前的皮革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展览里都被一一展现出来。这个区域称为“皮革图书馆”,各种皮革被考究地摆放着,有些像是艺术用具商店里整齐陈列的绘图纸;有些则像是随意飘至此处。所有的皮革按照其来源和颜色摆放:CLEMENCE小公牛皮,茴香绿TOGO小牛皮,浅黄色BARENIA小牛皮,金色SWIFT小牛皮,紫红色EPSOM小牛皮,灰色DOBLIS绒面山羊皮,棕色鸵鸟皮,桃红色尼罗河鳄鱼皮,宝石蓝色蜥蜴皮……这些皮革就像“白纸”一样等待着之后被描绘成一款皮包或一件服装。
伴随着“皮革图书馆”和工匠作坊的是两部影片:Nicolas Frizee的《致皮革之花》,以及Pascale Houbin集声响效果与律动于一体的《手在包中》。这一切都令展览更具艺术性和欣赏性。
事实上,无论是工匠还是原料,都是普通的奢侈品展览中极少见到的。当然,这些东西更不可能在博物馆里看到。也因此,本次展览的策展人Olivier Saillard再三强调,“我们想要展现皮革的无限魅力,同时也希望体现出爱马仕的创作本源。每一件成品背后都是一个故事,一段传奇,一双手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