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棉疲态显现谨防回落风险
生意社10月8日讯 经过一月的快速上涨后,郑棉近期走势疲态显现,在创记录价格面前,市场各方心态已经相当脆弱,出现了涨停后跌停的极端情况。结合关键的时间窗口,后期棉价走势必须和前期有所区分,注意可能的回落风险。
美棉重回100美分关口
国庆期间美棉走势一波三折,周一大跌,随后几个交易日调整回升,从美棉K线图可以看出,美棉上升力度已经远不如前期,连续两个大阴线已经勾勒出头部形态的雏形,虽然目前仍不能断定美棉已经反转,但主拉升阶段可能已经过去。CFTC近期持仓报告显示,非商业持仓净多头头寸已经连续两周下降,对于前期轰轰烈烈的行情,投机资金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资金的退潮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9月30日USDA公布的美棉出口周报显示,2010/2011年度美国陆地棉净出口签约量为17.69万吨,创本年度以来最高纪录,较前周增长54%,较前四周平均值显著增长。强劲的出口是前期推动美棉上涨的最重要因素,在新棉花年度不到两月的时间内,美棉已经销售过半,良好的销售前景加大了市场的乐观预期。
美棉的良好销售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中国棉花的推迟上市,由于播种期光照不足,今年国内棉花普遍较往年晚半月左右,加上农民的惜售情绪,致使今年棉花上市时间较往年大大推迟。二是印度一再推迟棉花出口时间,印度纺织部门近日宣布将从11月1日允许棉花出口,这比前期承诺的日期整整晚一月,印度和中国是全球排名前两位的棉花生产国,虽然供应推迟最终并不影响整体的供求态势,但却造成国际棉源短期内供不应求,美棉因此成为唯一的主要棉花供应来源,这使得美棉前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销售状况。但这两大推动美棉出口的因素后期都有可能发生转化,进入十月后,国内棉花进入密集上市期,供需紧张状况有望得到扭转。而印度已经明确11月1日后将允许棉花出口,这将为国际棉市提供100万吨的供应量,市场将会有更多的选择,美棉出口态势有望回归正常轨道,美棉能否继续强势拉升值得观察。
当前美棉重新回到100美元关口,在良好的销售数据支撑下,棉花短期支撑仍旧很强,但客观的供应形势已经明朗,国际棉花供应真空期将过去,美棉销售必将迎来考验,支撑美棉继续前行的动力将减弱。USDA即将公布10月供需报告,市场普遍认为本期报告偏于利多,美棉能否利用其重新站稳100美分也是考验其上冲动力的“试金石”。
农民惜售严重,籽棉收购价格居高不下
国内大部分地区棉花已经大量采摘,虽然普遍的籽棉收购价格已经多在5.0元/斤左右,但还是很难收到棉花,农民普遍期望值很高。据笔者节中走访的经验,现在农民普遍预期价格还会上涨,并不急于出手,往往是将手中质量较差的棉花出手,质量较好的棉花持有待涨;中小型贸易商现在恐高情绪很重,都不敢长期留棉,限于资金压力和风险考量,一些小型棉商甚至当日收购当日脱手;大型流通商承接能力较强,一些企业派人直接到农村到户抢收,但据收购人员反映,当前收到的棉花质量和数量都很难保证,水分也较往年偏高,即使这样还是很难收到棉花。
按照目前籽棉的收购价格,皮棉的收购成本已经上升到22500元/吨左右,这将涉棉企业推到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棉花消费是典型的季节性收购、全年消费特征,即在棉花大量上市期间收购囤积,再在全年分批出售,这种贸易模式下,棉花价格前低后高预示着棉商往往利润丰厚。面对当前创记录的棉花价格,若后期棉价不能长期维持在高位,棉商面临的风险显而易见。
当前棉花已经处于一种极端情况,不少地区棉花已经大量采摘,但囤积惜售现象使得皮棉上市再次推迟,流通环节充斥大量的棉花,真正的消费环节却显得很紧缺,市场已经不是简单的供需匹配能够解释的问题。目前整个产业链中纱厂推价较顺利,纱厂能将棉花成本转移至下游,但布匹和服装企业已经很难接受目前的价格,采购都是满足于订单,囤货并不积极。
棉花当前的价格是否合理,笔者有两个观点:一是需要关注纱厂的承接能力,只要棉花直接消费没有发生问题,短暂的价格扭曲并无大碍;二是长期来说合理棉价需要和其他作物有个适当的比价,农产品的种植替代最终消除短暂的价格沟壑,棉花当前的上涨幅度显然已经过大。
结论
棉花市场目前面临重要的时间窗口,棉价将向何方演化取决于各方的博弈,当前棉花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在没打开缺口前一切都是风平浪静,后续涌进的资金仍有可能将水位不断抬高,但棉花价格只涨不跌只会是神话,市场已经一次次上演了疯狂后的暴跌,对此我们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