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气味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3 实验结果
3.1 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官方分析法”测定方法试验记录
十批次羽绒使用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官方分析法”测定方法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官方分析法”测定数据原始记录
样品批次 |
实验员 | |||||
实验人1 |
实验人2 |
实验人3 |
实验人4 |
实验人5 |
判定 | |
样品1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样品2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样品3 |
无 |
有 |
无 |
无 |
无 |
无 |
样品4 |
无 |
无 |
无 |
有 |
无 |
无 |
样品5 |
有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样品6(灰)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样品7 |
有 |
有 |
无 |
有 |
有 |
有 |
样品8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样品9 |
无 |
无 |
无 |
有 |
无 |
无 |
样品10(鹅)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注: “有”表示有腐败气味,就认为被检样品不合格。
羽绒吸湿或在蒸馏水中浸透后,由细微肉渣和血渍散发出的异味较容易被人们嗅辨出来。但这种方法需要循环空气炉这样的专用装置,测试程序比较复杂。
3.2 GB/T 10288–2003 气味测定方法结果记录
10批次羽绒使用GB/T 10288–2003气味测定方法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GB/T 10288–2003测定数据原始记录
样品批次 |
实验员 | ||||
实验人1 |
实验人2 |
实验人3 |
实验人4 |
实验人5 | |
样品1 |
2 |
2 |
2 |
2 |
2 |
样品2 |
1 |
1 |
2 |
2 |
1 |
样品3 |
3 |
2 |
2 |
2 |
3 |
样品4 |
3 |
2 |
2 |
2 |
2 |
样品5 |
2 |
2 |
2 |
1 |
1 |
样品6(灰) |
2 |
1 |
2 |
1 |
1 |
样品7 |
3 |
3 |
3 |
2 |
2 |
样品8 |
2 |
2 |
3 |
1 |
2 |
样品9 |
2 |
3 |
3 |
2 |
2 |
样品10(鹅) |
2 |
3 |
3 |
3 |
3 |
注1:我国羽绒服装的产品标准为GB/T 14272-2002《羽绒服装》,其中对羽绒品质指标之一气味的考核要求是≤2,也就是说羽绒服装允许填充物羽绒有微弱的气味存在。
注2:表中数字表示为0(无异味)、1(极微)、2(弱)、3(明显)。
GB/T 10288–2003 气味测定方法规定了明确的样品预处理方式: 在无气味密封的容器中松散放置24 h,温度为50 ℃的恒温箱内烘1 h。这样待检羽绒样品就处在一个完全松展状态,有利于使可能的气味最大限度散发出来。
3.3 FZ/T 80001–2002气味测定方法结果记录
10批次羽绒使用FZ/T 80001–2002气味测定方法检测结果见表4。
表4 FZ/T 80001–2002测定数据原始记录
实验人员 样品批次 |
实验人1 |
实验人2 |
实验人3 |
实验人4 |
实验人5 |
样品1 |
1 |
1 |
1 |
2 |
2 |
样品2 |
1 |
1 |
2 |
1 |
1 |
样品3 |
2 |
2 |
1 |
2 |
3 |
样品4 |
2 |
1 |
2 |
2 |
2 |
样品5 |
2 |
2 |
1 |
1 |
1 |
样品6(灰?) |
2 |
1 |
2 |
1 |
1 |
样品7 |
3 |
2 |
3 |
2 |
2 |
样品8 |
2 |
2 |
2 |
1 |
2 |
样品9 |
2 |
3 |
3 |
2 |
2 |
样品10(鹅) |
2 |
2 |
2 |
1 |
3 |
注:表中数字表示为0(无异味)、1(极微)、2(弱)、3(明显)。
FZ/T 80001–2002 气味测定方法中样品预处理规定不明确,既无在密封的容器中放置时间规定,也无加热处理要求,而且当5个检验人员嗅辨结果没有出现3人一致时,如何评定结果,方法中也没有进行说明。
4 试样各种方法的合格数比较
10个试样三种试验方法合格率比对,明显FZ/T 80001-2002气味测定方法合格数较多。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规定的异味测定方法最为严格。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前处理方式的不同,造成羽绒试样中的一些芽胞类的细菌还处于未复苏状态,还没产生异味,但实验上是存在的,一旦给予适合的环境,就会快速滋长,产生异味。
5 结论
1)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可以分辨出较为细微的气味,但是需要专门仪器,且操作较为复杂;GB/T 10288–2003 气味测定方法规定了明确的样品预处理方式,利于气味的准确判断;FZ/T 80001–2002 气味测定方法中样品预处理规定不明确,且判定结果没有详细说明,如当5个检验人员嗅辨结果没有出现3人一致时,未提供判定依据。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前处理方式可造成实验数据可比性较差。
3)建议国内比对及客户无明确标准要求时,采用GB/T 10288–2003方法进行异味判断;在处理出口样品或客户明确要求采用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则采用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进行异味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