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棉花引领新一轮涨价潮
生意社10月12日讯 10月8日,国内棉花328级现货价格达到每吨22710元,创下历史新高。棉花期货价格也高达22600元/吨,比去年同期和2010年年初分别上涨58%和36%。由于棉花价格占了棉纺企业成本的五成以上,棉价大涨使得棉纺类企业盈利艰难。此次棉花涨价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棉花供需缺口大。2010年1-8月份国内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4%,而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今年的棉花减产直接导致棉花供给减少。(10月10中国网络电视台)
尽管央视的经济类报道未必是每个中国电视观众都会关注的,但此次央视“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棉花的价格,现在也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了”的预警还是值得注意的,毕竟吃饭和穿衣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棉花上涨后的一系列经济层面的连锁反应并不亚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后果。
近年来,每次农产品价格的变动都有市场非理性因素的魅影存在,绿豆、大蒜、生姜这些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模式大都出于一个套路。先是以供需不平衡作为由头,接着会以“恶劣天气”影响收成做证据,随后,大量炒家动用资金收购农民手中的农产品,并以每天不同增长的价格进行价格炒作,达到价格升值的目的。
期间,农民和最终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市场功能的紊乱获益的是炒家、中间商。
棉花一旦涨价,直接的受害者将是棉企,但最终会传导至消费终端——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不可能积聚在企业层面的。棉花价格上涨,首先波及织布业,后向印染、服装及辅料制造业传导。成本上升,会影响到纺织服装整个产业链,所谓的“棉花涨价症候群”将会如期爆发。棉花价格上涨如果成为事实,服装价格的上涨就会成为必然,由此产生的将是整个经济社会价格体系的蝴蝶效应。
在消费者没有产生心理价格预期之前,棉花价格的波动已经给秋季服装市场带来了不大不小的冲击。各地服装市场公开的数据表明:受棉花涨价所累,今年全年的提价幅度在10%至15%之间。
受前期绿豆、大蒜的市场炒作影响,可以设想的是,当下棉农屯棉惜售的趋势不可避免,政府层面的引导和适当干预是防止重演农产品价格飙升的唯一出路。今年棉花的大面积收购尚未展开,各地政府对棉花价格的适当控制还有足够的时间形成对策,如果眼睁睁地看着棉花成为下一个涨价的农产品,无疑会让消费者对政府价格管理部门的能力失望的。(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