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高涨影响服装产业 且看服企如何“接招”
生意社10月19日讯 短短月余时间,棉花市场成交价格刷新了10年来的纪录,波及到布料市场,也影响到服装行业。今年以来,有关秋冬服装“涨价”的猜测已经成为事实。面对竞争激烈的服装行业,多数商家面对成本上涨,纷纷采取应对良方。
一、服装企业自行消化成本
棉花价格的飙升给下游产业带来了沉重压力,“棉花成本占了纺织企业总成本的70%以上,价格猛涨了1万元/吨,实在让人吃不消。”一家棉纺企业负责人说,对于势单力薄的企业来说,要应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只能从调整产品品种结构、狠抓企业内部管理入手。“原料采购上,多用化纤,少用棉花。”。很多服装企业选择“跑量赚吆喝”,以及自行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以至于服装在价格标牌上未见明显提价。
与代理商共度难关:尽管服装成本涨了三四成,很多秋冬装价格只涨了10%左右。“往年批出一件衣服有20元利润,今年我们只要10元,另外10元让给客户。”某服装商表示,与代理商共赢才有可能挨过今年难关。
二、推新款、换面料、增款式应对涨价
暗推新款提价减压
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提高批发价是服装企业惯用的法宝,但对一些小厂而言,尚不敢明目张胆涨价,只有采取较为隐蔽的方式变相提价。一些中小型服装企业则在服装款式上下功夫,通过加速推出新款服装暗中提价,或在同样的设计上尽量使用更实惠的面料。
减少总款量增加款式
面对压力,许多服装批发商表示,今年秋冬季生产量将有所下降,“今年我们的总款量由300多款减少到200多款,减幅达1/3,同时也把以前每年3次的订货会缩小为2次。”某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压缩总款量,是怕代理商难以承载那么多;减少订货会,是为了拉长工厂的生产时间。
现在,服装企业倾向于寻找那些接单和研发部门在广东、制造环节在内地的工厂。因为它们相对广东的工厂成本要低廉,包括厂房租金、水电费和工人工资等。
新型原材料替代棉纱:
在棉价、化纤原材料双双居高不下的时期,服装企业难以通过加大某种廉价原材料配比的投入,转嫁成本压力;替代棉质的面料已经出来了。此外,由于棉纱价格持续高位,因此部分企业已经减少了棉纱的采购量,转而使用便宜的涤纶纱,目前涤纶纱的市场采购很火,涤棉纱、棉涤纱都很紧俏。
不少面料企业增加了化纤的使用,一方面可有效缓解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加入部分化纤产品,又可使出产的面料具有耐磨、弹性功能、并且不易发霉、易洗快干等优点。
三、签订浮动“活合同”
“由于未来原料价格难以估算,现在公司只能与外商签订25%浮动的‘活合同’。”经过与外国老客户的再三磋商后,某服装加工企业厂长张青山终于谈妥了这种“活合同”制度。据其介绍,在公司签订“活合同”时期到发货时期,如果服装面料价格上涨了一成,外商到期支付的合同价格也需增加一成。
“现在我反倒不希望原材料价格回调、下跌了。”签了“活合同”的张先生显得颇为安心,据介绍,采用“活合同”方式签订的企业,虽然可规避一部分原材料上涨的风险,但在发货期内,如果服装原材料出现下跌,外国客户很可能会要求降低合同价。
四、服装零售商跑量赚吆喝
由于服装行业竞争激烈,为了保证不赔本,服装批发商、零售商只能选择“跑量来赚吆喝”,而今年,该店新款服饰的进价普遍上涨了10-20元。“服装进价肯定是涨了,但售价差不多还是以前的价格。”阿芙洛蒂时尚女装店主王女士说,“商家都在打价格战,我们的价格一高,顾客就不买了,为了揽住客户,少挣点就少挣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