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纺织品拓展应用新领域:新希望 新机遇
生意社10月19日讯 近年来,作为技术纺织品的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工程、过滤材料、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安全防护、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等,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下游需求拉动是产业发展主动力
产业用纺织品的许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与下游需求密切相关。如建筑材料的的保温、防火、隔音、节能效果,可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得到解决。利用陶瓷纤维、超级棉纤维、高硅氧纤维、预氧化纤维等加工而成的节能保温和防火系列建筑材料产品正在朝着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用这种材料建成的建筑,具有耐高温、导热系数小、隔热性能和节能效果好的特点。在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里,就有利用新型材料构建的场馆建筑。又如高铁、小汽车的内饰材料,要求环保、耐用、柔软,而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就成了首选。
利用复合技术,将两种不同组分的化纤原料,通过双螺杆挤压经喷丝板喷出后,采用纺粘水刺两套工艺路线合一的方法生产的超纤非织造布,成为当今国际最先进的非织造布技术,既与天然皮革十分接近,又克服了天然皮革的缺点问题。这种非织造布的微观结构为中空桔瓣型(还可以是海岛型、皮芯型等),不但结实、柔软,而且各种物化指标能满足汽车、动车厂家要求,甚至可以用于飞机的内饰中。目前,国内第一条中空桔瓣型双组分超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已经落户江西吉安市,并通过了有关权威部门的专家鉴定,开始了产业化生产。不久的将来,有望用这种超纤材料直接制作服装,成为服装面料的选材之一。非织造布将与机织布、针织布并驾齐驱。非典催生了医用防护服的增长,甲流使是口罩消费量大增,而且,一种新型防沙尘暴、抗病毒时尚口罩应运而生。绿色低碳,催生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纸“限塑令”使无纺布购物袋大行其道,为纺粘企业带来客观的市场商机。可以说,下游行业需求的带动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今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好生活的需求,对产业用纺织品的拉动作用将愈发明显和贯穿始终。
重视开发前沿技术是当务之急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国际上大公司重视前沿技术的应用开发,往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储备新技术应对新挑战,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是这些大公司的发展战略。综观国际非织造工业创新产品,许多是我们还没有进入的领域。如德国某公司开发的三合一非织造布洗衣片,可去除衣物静电、简化洗衣过程,是替代洗衣液(粉)的理想选择。目前,我国还没有厂家开发。又如,荷兰某公司研发的土工合成材料,配置了光学纤维传感元件和相关控制系统。可对土堤加固、地面位移土壤沉降和变化进行实时预警和监控。这种带有传感器的土工布,将会给结构工程和土工技术应用提供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控。对解决土工技术难题,如检测常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情况将是最佳解决方案。可惜,我国尚没有这项技术手段,否则,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或许就可以避免。即便是一些我们有的产品,但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有差距。如日本纸尿裤现在大多采用聚丙烯长丝非织造布制造,使产品克重降低,有些产品克重不到25克,大大节约了材料成本。目前,中国消费的一次性纸尿裤仅次于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年增长率超过30%。但纸尿裤市场仍被国际大公司垄断,产成品多为国际几大品牌所有,我国在这方面仍然落在后面。
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把土工、过滤、医疗、农业、复合材料等列入国家中长期基础建设平台项目,并作为科技支撑计划的一部分,此举必将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长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目前,在新技术开发方面,情况不尽如人意,许多项目大都停留在实验或小、中试阶段,离真正产业化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最近,国务院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七大产业均涉及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行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应当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促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纺织强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