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研制“飞天”舱外航天服
“飞天”服装前胸的操作开关有10多个,其中的消声键可以两用,包括消除警报声,以及显示器在两个屏幕中切换。
有趣的是,因为视野所限,航天员并不能看到胸前和腰胯部的设备,只能通过两只手腕上的反光镜反射进行操作。
手套触觉:灵敏度可捡铅笔
“飞天”航天服的肩、肘、腕三个上肢关节是气密轴承装置,双层密封但能转动,其中有专用的调节带,可以调节尺寸适合不同人穿用。因为出舱活动主要靠上肢,所以下肢的膝、踝关节活动能力没有上肢要求高,但下肢和裆部都有多处调节带。
“飞天”航天服的手套在指尖部分只有一层气密层,可以保持触觉。这些手套分不同型号。制造时将14个人的手部数据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制造出适合亚洲人的手套,分大小号,其灵敏度可以帮助航天员握住25毫米如铅笔般粗细的东西。
挂钩双绳:舱外活动交替使用
“飞天”航天服上有两根脐带,其中01号脐带长8米,02号脐带长4米。这种脐带将航天服与飞船连接在一起,航天员出舱后,在自主模式下并不用电脐带,但一旦出现意外,作为应急供氧管的脐带就会发挥作用。
航天服上的2个安全挂钩对于这次任务非常重要。航天员出舱时,挂钩可以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使航天员出舱不脱离舱体。
这两个挂钩上的绳子一长一短,一根3米,一根1米。1米的绳子承重1吨,由于比较短可以防止缠绕,它呈折叠状,一旦在外力作用下展开,就表明航天员已经离开飞船。另一根3米长的绳是弹簧绳,可拉长,也能承受1吨重。
具体操作时,出舱的航天员要交替使用两个挂钩,像攀岩那样才能实现舱外活动。
穿衣程序:自下而上
上天后航天员要将挂在气闸舱壁上的服装产品从支架上取下,放在服装架上,解包,检查,进行组装。
穿衣时,航天员先坐在舱外服背包门框上。背包两侧是供氧部件,航天员先把下肢穿好,把服装与液冷服连接。液冷服能散热70%-80%,是弹性网状织物制成并带有帽子,在网格之间穿有注满水的软管,软管结构主要集中在人体头部、躯干、大腿等部位。液冷服的肩肘和腰部等怕凉的地方都加了特殊的羊毛毡进行防护。
飞天航服:可用五次
“飞天”航天服的每一处设计极其讲究,小到一个襻扣都要考虑实际应用。据专家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因为不带有制动装置,所以与美国航天服不同,而接近于俄罗斯航天服。
这套服装可以重复使用5次左右。但据消息人士称,神七的飞行任务中,“飞天”舱外航天服将留在气闸舱中留轨,不过其中的手套要带回。
躯干壳体:保护生命的盔甲
躯干壳体是舱外航天服的主体,是航天服的装配集成中心,各种设备、仪器都要与之连接,是舱外航天服研制的重中之重。
舱外航天服躯干壳体为铝合金薄壁硬体结构,与背包系统装配后共同承受地面运输、上升段的各种载荷,具有压力防护、载荷支撑、密封等功能,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员的生命“盔甲”。神奇的是,这副“生命盔甲”的躯干壳体为铝合金薄壁硬体结构,壁厚仅1.5毫米。
呼吸系统:进出气关口
舱外航天服上有呼吸系统,这是为航天员自动供给人造空气、排出废气、调节安全气压和净化航天服内异味的关键系统,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保障和呼吸舒适度。
据悉,舱外航天服内的空气质量,既能自动将多种气体混合成人造空气,又能及时自动排除人体废气,还能自动将服内气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值以内,并能自动净化服内异味,保证呼吸舒适度。
电脐带:万无一失的生命通道
在航天员离开“神舟七号”走向神秘太空时,与飞船连接全靠一条“电脐带”,这个包括航天服电缆网、挂包电缆网和航天服气压调节行程开关等在内的系统均承担着向航天服各组成部分供电和传输信号的重要使命。
“电脐带”还是一根可以随时把航天员拉回舱内的“绳子”,其上的脐带数据处理器可以将采集到的航天服、舱载设备信息实时传送给飞船的数管分系统,并将自身的信息通过测控通信传回地面。这样,航天员在太空行走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电脐带”的柔软度如同普通的胶质水管一般,良好的柔软度保证了航天员在太空活动灵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