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 做好节能减排加减法
今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当下距离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标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紧迫。而这剩下的时间,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同样关键。
五年前,《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庄严地承诺了行业的降耗目标、环保目标等;如今,行业正在做着最后的积极努力,力图完美“收官”。事实上,纺织服装行业一直以来就把节能减排当成一项重要工作,不敢懈怠。
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部分棉纺、化纤、印染企业进行义诊,重点针对染整、棉纺开展节能减排潜力诊断工作。
2009年,在铜牛、红豆、如意、报喜鸟等十家纺服企业首次公开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上,“节能减排”的内容赫然在目。
今年7月,中纺协启动了“落实责任 你我同行”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活动,这不仅是落实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产业界首次发动的全价值链节能减排行动。
目前,纺织服装行业的节能减排状况、效果到底如何?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企业有无可资借鉴的经验?就这些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阎岩、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研究员胡柯华,以及几位纺织服装企业家。
现状 成效与压力并存
“十一五”前四年,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增加值(按可比价)能耗下降了39.27%,单位增加值(可比价)污水排放量下降了22%,热能、中水和纤维的循环回用生产已初具规模。
有媒体报道,在欧美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服饰上已经出现了“碳标签”;日本的一家公司的营销手段是以旧换新,消费者可以用穿过的旧衣服换取新款服装,旧衣服赠送困难人士或经过重新设计加工后变成新款服装;我国香港地区制衣训练局联合成立了香港的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联盟,计划今后在服装生产上进行低碳流程设计,并转化为成衣上的碳标签……这是目前国际上对于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在服饰上所做的具体努力。
将视角延展到整个行业层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研究员胡柯华表示,2009年5月欧盟委员会的相关协议修改了纺织品及床垫环保标签的颁布标准,要求各个产品类别均须符合若干生态标准(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能源和资源消耗等),才能获得环保标签(也叫“花朵标签”)。
而在美国方面,2009年6月底,美国政府通过了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的法案,率先明确从2020年起开始对进口高碳排放产品征收所谓的“碳关税”。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是发达国家凭借其综合环保优势变相提高环保标准阻碍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保护本国制造业,这种新型的贸易措施再次为我国各制造行业敲响节能减排的警钟。
胡柯华表示,中国现在的制造水平虽然能够全方位满足客户的要求,但如何实现“绿色”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行业协会还在不断地探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以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潜在贸易壁垒。
众所周知,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民生产业,更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它在吸纳社会就业、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今年7月举办的2010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发布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谈到社会责任时曾表示,社会责任正成为行业发展轨迹的“基本参数”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变数”。
而与“参数”、“变数”相吻合的是,在衡量行业的“产值、销量、销售收入、出口额”等传统指标外,新增了“能耗、污水排放量”等新“参数”,环保方面的指标被纳入参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