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棉花协会:2010年湖北棉花市场行情分析
生意社10月21日讯 进入2010棉花年度以来,期货、撮合、抛储、现货各路棉价均强力上冲,带动籽棉收购价格持续攀升,纺织用棉成本不断加大,购销形势异常复杂,产业风险链条绷紧,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湖北省棉花形势呈以下特点:
1、籽棉衣分低、品级差,含水量严重超标。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2010年棉花品质有所下降,2009年平均品级为3.3级,而2010年主体品级为弱4级,3级棉所占比例较少,2级棉罕见。前期省内平均衣分37%以下,含水17-18%,有的达到25%以上,比正常年份的13%,高出3成以上。随着棉花集中上市期来临,质量较前期有所提高。
2、收购价持续走高,棉花加工企业风险加大。籽棉收购呈现高开高走,上涨势头强劲。从9月初的4.1元/斤飞涨到目前的5.6-5.8元/斤,个别地区还超过6元/斤,全省收购均价已经过5元/斤,同比增幅67%。新棉上市以后,收购成本价格,一直走在期货合约价格前面,棉花现货价格上涨领先于期货价格,高出远期合约价格2000-3000元/吨左右,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无法实现期货套保,同时受到进口棉到港、国家抛储、纺织企业承受能力等利空影响,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处于价格的风口浪尖,对后市十分忧虑,经营决策处于两难,少收怕错过季节,多收怕购销价格倒挂。
3、棉农交售积极,高价收入被棉贩挤兑。棉农对目前的籽棉收购价基本接受,大部分棉农认为收购价到4.8元/斤已经很可观,且2010年收购条件十分宽松,所以交售态度积极,没有囤积惜售心理,部分棉花经纪人抱赌涨心态,略有囤积。当前全省采摘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交售进度同比上年加快。但2010年高棉价的实惠,并没完全落实到棉农手中,虽然全省收购均价已经过5元/斤,但是全省棉农交售均价仅4.5-4.6元/斤,差价约0.4-0.5元/斤,高于常年0.2元/斤,其中的差价利润被棉贩和棉花经纪人赚取。
4、竞争环境恶劣,抢收争购造成质量下降。我省常年棉花资源近45万吨,远不能满足本省130多家400型和600多家200型企业和众多小厂的生产需求,加上近几年邻省棉贩跨省收购,使得我省籽棉大量外流,造成籽棉抢购之势愈演愈烈。无证棉贩活跃异常,他们走乡串户,深入田间,棉农刚摘的籽棉也成抢手货,更有甚者砸开青桃拨籽棉,水分高达30-40点,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回潮率控制在10.5%的标准。一些小厂不分品级,不认水分,不拣“三丝”,白天收购,夜里加工,隔天销售,回笼资金,循环收购,更为恶劣的是将回收棉和短绒全部掺入皮棉,加工后只剩有棉包和棉籽。不少400型大厂无奈也只有放松水分标准,15点以内棉花属正常标准,个别管理规范的企业将10点的水分标准调整到13点以内,2010年“超水分”棉极为普遍。
5、缺口拉大、棉价高涨,纺企决定“抱团过冬”。全省规模以上的企业拥有纺织纱锭1000万锭左右,用棉量在100万吨左右,而全省常年产量只有45万吨左右,每年缺口达50%以上,2010年全省纺织业发展快速,用棉需求增大,预计纺织用棉将达到120万吨,供需缺口达到60%以上。依靠出口和内需的拉动,纺织行业渐渐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形势明显好转。但进入2010年度以后,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用工成本增加,特别是棉花等原料成本的持续上涨,好的局面难以维持。纺织厂普遍反映能承受的棉价23000元/吨,面对当前无节制上涨的天价棉花,有些纺织厂决定不得不改用化纤等替代品,还有些采取缩小生产和订单,甚至关门限产,防止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