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放送:买手法则之成长之手
生意社10月25日讯 市场的磨练是最好的成才之道
曾经有个国内买手,一次业务即给公司造成了400多万元损失。
这是因为,这位买手对金融知识很欠缺。
其实,“现在要找到一个优秀的买手真的很难,”何劭强说。
他所在的公司几个招聘信息打出去,应征者寥寥。
于是“原本应该由买手承担的工作,现在很多都由品牌经理充当,”中赫时尚策划总监东炎说。
虽然他们具备一定的买手应有的素质,但毕竟不是很专业。
其实,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买手都是从销售或者设计人员转型过来,和欧美买手存在很大差距。
比如,销售人员市场分析能力很强,但欠缺审美和对流行的把握。
“这行一直都很缺人,”王翔生说,买手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职业,培养也不是一个简单过程。
“作为一名合格的买手,需要掌握市场、财务、统计分析等知识。”姚晓云说,“还要懂得服装设计,有敏锐的时尚洞察力。”
西安靓点服饰商品部总监卜红说:“买手审美情趣、市场嗅觉缺一不可,具备感性眼光的同时,也需要理性的思考。”
然而,在姚晓云看来,有两种人才适合向买手转型:有艺术功底的设计师和对销售数据有敏锐的分析能力的销售人员。
其实,邵立刚所培训的学生也大部分来自企业,他们有多年设计师、销售人员等经历。
而和姚晓云、邵立刚不同,陈芃成为买手,纯属偶然。
在日本和英国生活了十几年后,2002年陈芃回到中国,开始为艺人做整体形象包装。这个过程中,她发现真正适合中国艺人的时装品牌太少,她不得不去各个国家寻找相应品牌。
这让她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商机。2003年,她在北京开了第一家买手店,再后来开了公司,负责从全球各地引进国外品牌。
她从此走上了买手生涯。
而买手杨怡在干这一行之前,做了好几年商场售货员,后来还做了几个月数据调查,老板才把这个采购的任务交给她。
每天奔波在全国几个大的服装供货商中的李烨彦,服装设计毕业后,先是到一家服装厂做了设计师。
一次上网,她得知福州某知名服装卖场要招服装职业买手助理,于是她前去应聘。顺理成章,2007年10月,她为服装职业买手助理,2008年5月,李烨彦正式成为一名服装职业买手。
现在一有空,她就及时充电,及时掌握最新流行动态,不断提高个人品位和文化修养,并把其转化为对市场的判断力。
“在福州能当买手,也许在上海等地只能当买手助理,要学习的还很多。”她说。
同样地,从设计师转型到买手,买手高璇也从单纯只是做创意,到全面考虑市场需求、成本控制等各个环节,自己去找到款式畅销、滞销的原因,将最理想的产品买回来。
“买手买的服装不是给本人穿的,是要能卖给消费者的。面料、辅料的好坏,纱线的特质,盛行的趋向判别,控制这些根底学问最少要在服装行业内从事3年以上。”邵立刚说。
显然,买手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培养成的。
“在国外,没有做上几年买手助理,成不了职业买手。”陈芃说。
而根据美国一所时装设计学院的统计,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买手,要初步达到买手的基本要求,至少要花费5年的时间。
国外时尚买手大多数是时尚贸易类专业培养出来的,而大学也设立了相关专业,比如意大利马兰欧尼服装学院。
据理解,国外大学买手专业的开设课程有:买手战略、纺织品、盛行趋向剖析、数据剖析、市场战略、财务管理等。
然而国内大专院校,很少有开设买手专业的学科,目前设有服装买手培训课程的,仅仅只是些私立教育机构。
东华大学教授顾庆良称,国内服装学院等都可以开设这一类专业,不过在培养过程中,要吸引业界专家加入培养买手队伍的行列。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学院院长赵平这样说道:“买手,不是一个理论性强的专业,靠学校模拟概念操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胜任买手工作的。学校也缺少实际的案例与师资,目前的培养方式是请企业中担任买手的毕业生回课堂给学生授课。”
其实,中国很多买手都是企业自己在培养。
比如,万静所在的服饰公司,他们的买手都是由内部培养。
而对于那些想做买手者,买手必须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掌握行业专业知识、了解基本操作规范、收集大量行业信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等等。
而“刚从服装院校毕业的学生想做时尚买手,我们会告诉他不妨从陈列设计师入手,慢慢进入这个行业。”中赫时尚职业培训机构市场运营总监王岳颜说。
这是因为,陈列设计师工作和品牌、市场、销售等联系密切,对产品有着深入地了解,在工作中也常和买手不断交流,将来容易转成“时尚买手”。
而陈芃则建议,优秀的国际化专业买手通常是从零售店的导购、店长开始起步,她们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熟悉零售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购具备了成为一名专业买手的初级条件。”陈芃说,要建立真正的买手机制,不妨从最简单、最初级的导购培训开始入手。
姚黎颖则对希望准备做买手的朋友,多打好基础功底,多了解市场及当地的人文喜好,兼备感性与理性两面,更要练就一双慧眼,适当时机敏锐出手。
正如王士如说,“没有经过市场的磨炼,以及系统的培训则很难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