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像海鲜一天一个价 成本压力前所未有
成本压力前所未有,纺织企业报价上调四成
●这一波突然的棉价飙升让企业措手不及,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兼职副会长车克焘昨日表示,“棉花现在是白色的金子。”
●面对逆势行情,更多的企业选择了终端提价,企业称秋交会报价较之春交会上涨了40%,“至少涨40%~50%才能消化压力”。
生意社11月2日讯 “从没见过这种涨法,现在的棉花报价就像海鲜,一天一个价。”三期广交会上,诸如此类的纺织企业心声并非孤例。
从7月初的1.8335万元/吨,到昨日的2.7066万元/吨,三季度以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上涨幅度高达48%。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纺织品处处长黄岳峰在昨日举办的“2010中国•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发展论坛”上称,从国内外形势看,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提价四成才能维持生计”
虽然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我国纺织服装对外贸易总额同比增长了22.75%,其中出口149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但在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毛织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耀武看来,经营状况只略好于受金融危机重创的2009年,增长幅度连10%都未到。
“生意是有得做,但很难做。”陈耀武感慨,眼下的棉花报价是日日价,今天看货的时候报一个价,明天来买的时候又一个价,“原材料成本很不稳定”。
来自江苏海外集团的资讯亦显示,该公司用的棉料类原材料现价较上半年涨了70%,为此,“涨价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据悉,该公司的报价上调了四成。
浙江的一家纺织服装企业的表述则更具象,“上半年如果是8美元,现在就差不多要12美元了。”其认为,纺织服装出口利润本身就低,仅为5%~10%,此番原材料上扬50%左右,供货商只有提价四成以上才能维持生计。
前有原材料,后有孟加拉
记者走访发现,“一天一个价”还不是最大打击,受访企业担忧的是“不知道这波逆势涨价到底要涨到几时,涨到什么程度。”
上述浙江企业的内部人士表示,现在心里没底,认为这波原材料上涨是反趋势的,并非消费需求所带动的,而或是资金推动型。“购买力并未回暖,上游又涨价了,更抑制消费需求。所以说,这是波逆势行情,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发生的,钱流入股市、楼市、基建的少了,就炒大宗商品,未来就看(炒家和供应商)谁顶不住了。”
而上述江苏海外集团的内部人士也肯定,因气候灾害棉花减产近四分之一,存在供求失衡的矛盾是事实,但涨价超出理性,则不排除有炒家囤货。
部分粤企则认为,一是棉价涨,二为人工成本上升,三乃汇率变动,这三座大山压得纺织企业被迫提高报价。
与此同时,黄岳峰分析称,从国际市场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退出,世界经济复苏前景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此影响下,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明显收缩,消费结构向中低端倾斜。而从中国自身情况看,随着中国逐步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比较优势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更令纺织企业难过的是,随着孟加拉、印尼、越南等国的崛起,分流了部分客商。“他们的报价有的会比中国低20%~30%,虽然质量差一点。”有企业向记者诉苦。
纺企再次面临转型阵痛
价格上调四成,采购商接不接受?
“市场目前都在观望,我们需要时间来想应对方法,客商也需要时间来适应价格变化。”江苏海外集团的高小姐表示。
陈耀武则称,采购商以前是一签就签半年、一年的合约,现在演变为一个柜一个柜地签;以前是囤货,现在是持有库存的客人都不多。“何况纺织服装行业较为特殊,具有潮流特征,样式年年换,季季变,很难长期囤货。”
而除了以涨价的方式应对外,诸如外销转为内外销相结合、以其他材料来替代价格涨得厉害的材料等措施也为企业采用,此外,从做OEM(加工)到走自主品牌之路业已成为纺织企业突围手段,但效果尚不明显。“自主品牌所带来的利润在出口商品中占比仅为20%,虽然有客商买品牌去卖,但渠道仍是个问题,毕竟以前是做生产的。”看来纺织企业注定要面临企业升级转型的阵痛。
所幸的是,行业已有举措,昨日,黄岳峰亦强调,要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从“加工制造”到“设计制造”的转型,引导有实力的外贸企业将产业链延伸至更高端的产业设计链条以及后期国内外销售渠道的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