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屡创新高 谨防政策风险
生意社11月2日讯 11月1日,郑棉主力1105合约一度涨停,盘尾稍有回落,报收于28510元/吨,涨幅在4.74%。不断上涨的棉价让市场有点不知所措,笔者就当前推动棉价上涨的因素做一分析。
一、美元持续弱势,通胀预期令商品系统性上涨
美元指数近期持续呈现弱势,并从8月24日的高点83.55滑至10月29日的收盘点位77.05,下跌幅度达7.8%。金融危机已过去两年多,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利益诉求加速了美元调整的步伐,美国通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而实现贬值,更符合当前美国国家利益。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可以变相减少债务,平衡国际收支。据了解,美国只要保持4年6%的通胀水平,美国现有的政府债务率就能从当前的80%降到20%。二是在低利率政策持续失灵的情况下,美元贬值有利于拉动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在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时,曾表态让美国在未来5年内出口翻一番,并将为美国制造200万个就业机会,但连续两年的量化宽松政策证明收效甚微,并未有效提振实体经济复苏,由此,力推美元贬值以期拉动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便成了其制胜法宝。
美元持续贬值导致资源类商品价值重估,大宗商品系统性上涨。从基本面来看,棉花市场全球库存消费比创17年以来新低,同时今年主要消费国棉花大幅减产,在双重利好下棉花得到投机资金青睐,郑棉期价屡创新高。笔者认为,在货币泛滥的状况不发生改变前提下,美元仍将创出新低,而大宗商品市场仍将维持强势,棉花期价也将易涨难跌。
二、供需失衡是上涨主因
此轮棉价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全球棉花库存水平低,国内新棉产量下降且上市时间推迟,加上资金炒作。
全球供需状况,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0月份供需报告,2010/201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10月预估为2540.4万吨,较9月预估值小幅下调6万吨,2010/2011年度全球棉花净消费量10月预估为2629.4万吨,较9预估值略微上调5.2万吨。2010/2011年度全球棉花年终库存10月预估为972.4万吨,较9月预估值下调16.8万吨。10月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预估值为36.98%,较9月预估值调低1.02%,刷新15年以来最低水平。尽管市场传言巴西等国增产等,但全球期末库存与库存消费比仍处在历史低位,供需紧张状况仍然在持续。
中国供需状况,2010/2011年度中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同比小幅度增长,但由于收获期部分主产棉区天气不佳,棉花可能出现减产的局面。从各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棉花协会最新预测的是664万吨,考特鲁克公司预测量为640万吨。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好转,纺织行业用棉量将有不定程度的增长,预计2010/2011年度中国棉花消费量将达到1060万吨。剔除期初、期末库存差55万吨,国内棉市供需存在355万吨左右的缺口。从近期需求来看,国家棉花市场监测显示,10月初全国棉花工业库存环比下降近9%,准备采购原料的纺织企业占调查总数的77%,比9月初增加了7个百分点,棉花需求十分旺盛。在供求失衡的情况下,棉价上涨趋势还将持续,一直到新棉规模上市时才有可能得到抑制。
三、10月以来政府高度关注棉价,谨防调控新措施
10月13日上午,中国棉花协会召开形势会商会,有关部门及涉棉企业40多家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10月14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棉花宏观调控联席会议,进一步分析形势,研究稳定棉花市场的措施。
会议认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将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按照各自分工,联合出手,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恶意炒作、掺杂使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监控重点企业,严查违规行为,同时做好其他调控预案;10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特别指出要继续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价格,做好棉花储备吞吐和新疆棉外运工作;10月28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专门就短期内暴涨的棉花市场作了报道。
纵观棉市常用的调控手段,储备棉采购和抛售以及进口棉配额增减对调控棉价会产生较大影响,但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储备棉抛售和增加进口棉配额显然已不适合于近期棉市行情的发展。据了解,当前储备棉抛售已经进入尾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上供应量,但经过连续抛售后,当前库存量仅在30万吨左右,处于较低水平,后期其对市场的影响估计很弱。与此同时,面对棉市存在的较大的供需缺口,增发进口棉配额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只是时间问题。另外,在农发行对棉花收购企业的贷款纷纷收紧之际,棉企的收购受到限制。在政府频繁关注棉价的同时,谨防出现新的调控措施。
综合而言,在通胀预期的大环境下,加上棉花市场供应紧张,棉价整体易涨难跌。另外,由于当前商品系统性上涨,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政府是否会再次加息收紧银根应引起投资者注意,而在政府高度关注棉价之际,谨防新的调控措施打压棉价是较为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