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丝绸业前景不乐观
生意社11月3日讯 当前,世界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一些发达国家继续采取新的经济刺激措施,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也还未完全显现,同样,对我国丝绸业的影响也将持续,前景并不乐观。
关于茧丝价格的合理性问题,当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众所周知,现在的价格不能机械地与上世纪80~90年代、甚至本世纪前几年相比,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产生的要素成本等也不一样,同时还存在着各地区物价水平和比较效益等因素,因此需要动态和发展地进行看待。不过,总体上讲,相对合理的茧丝价格是有利于丝绸各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最终还是要推动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国内外消费需求的增加。然而,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
国内外销售形势不佳
上半年,据对国内市场有关丝绸商品销售情况的新闻报道,除个别情况外,多数商品因原料价格上升过快、过高而出现了销售困难。不少丝绸商店“门可罗雀”,有很多品种过去旺季销量较大,现在显得生意清淡,甚至无人问津,营业额也随之大幅下降。这反映了消费者对目前的价格水平难以接受,价格传导困难。
对国外市场,上半年出口总金额虽有所增长,但实际出口的总丝量减少了。茧丝原料价格上涨过快、过高,给尚未有实质性恢复的国际丝绸市场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加重了观望情绪,客观上抑制了市场消费需求。例如,上半年对印度的厂丝出口,价格上升了49.88%,出口数量则减少了17.69%;对印度出口的坯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又如对巴基斯坦出口的丝类,均价上涨了51.83%,而对其出口的各丝类品种数量均大幅度减少。对其他市场的出口也有类似的情况,只是因市场情况不同,影响程度有别而已。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去年我国对这两国出口的丝量约占全国出口总丝量的35.67%,其中对这两国出口的丝类和坯绸分别占全国出口丝类和坯绸总量的59.58%和51.43%。上半年,我国茧丝价格上涨,已对印、巴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且基于这两国市场的特点,对其影响还可能进一步显现,进而将拖累今年我国丝绸的整体出口。
新隐患逐步显现
上半年,由于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各种要素成本不断增加等,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加大,有些环节亏损严重,有些经营状况虽有改善,但也难以持续。就连不少管理、工艺水平在全国同行中位居前列的优势企业也形势不佳。其中不少企业为避免“多做多亏”,只能选择少做。由于原料价格暴涨和出口市场低迷,把丝厂和绸厂都挤成了“压缩饼干”,出现了“关不得,又开不起”的尴尬局面。因此减产、转产、停产等情况日益增多。甚至有的工厂企业在网上招租或出售,却长期无人应答。此外,丝绵、干茧等原料性商品寻求买主的信息也时有出现,甚至还有“蚕丝被库存量大”等的报道。从这些关于生产经营困难的反映,加上对上述海关出口统计和匡算数据等的分析,说明我国丝绸业正在孕育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情况很不乐观。
高收益势头难持续
据统计,今年全国春茧综合均价为15.71元/斤,另据有关报道,上半年全国稻谷收购价1.00元/斤左右,国内棉花均价8.28元/斤。这样,茧、稻、棉价之比为1:15.7:1.9。再以江苏为例,据统计,江苏今年春茧综合均价为17.9元/斤,另据新华网江苏频道报道,上半年江苏粳稻均价为1.278元/斤(晚籼稻均价为1.039元/斤),棉花价按8.50元/斤算,江苏今年上半年的茧、稻、棉价之比为1:14:2.1。
由于生产率提高等因素,虽然已不能完全按过去所设的1:10:1的茧、稻、棉价之比的“红灯线”来参考。但即便如此,今年的茧价也是高的。由于各地今年创纪录的高茧价,使得丝价也“水涨船高”,并在其他人为因素的推动下,使茧价、丝价相互影响,持续攀升至今天的干茧每吨10万元以上,B类丝价分别达到33万、34万元。
关注涨价的背后
当然,蚕茧价格的上涨,使蚕农的收入和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快速提高,这本应是一件好事,然而,我们同时也需要尊重科学和经济规律,并关注行业运行的实际,否则好的势头难以持续,甚至会适得其反。
当前,受某些因素和条件限制,要让茧丝生产获得大发展恐怕也不大现实;然而生产者获得高收入、高效益毕竟是进一步促进生产的重要动力。尤其是西部地区,随着近年来种桑养蚕量的迅速扩大,全国的生产规模和基础也随之增加。下半年,各地秋茧发种量增加的报道较多。未来,如无大的灾害和其他特殊原因,可以肯定茧丝供应量将会增加。笔者预计,仅常年统计的19个省市区的桑蚕鲜茧产量今年全年就有可能达到63万~65万吨。如果再考虑其他非主产区在今年高茧价鼓励下产生的数量,全国全年实际的产茧量将会更大些。
按照今年上半年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量和消费趋势看,全年我国内外销需要的长短纤维(丝)量估计只要8万吨左右。也就是说,今年全年只需50万吨左右的桑蚕鲜茧即可满足需要。而根据去年和今年我国的桑蚕茧产量,按行业常年安排匡算,今年可供应的桑蚕鲜茧量估计会超过60万吨,再加上柞蚕丝的生产供应量,全年可供应的长短纤维(丝)量预计有10万吨以上。
中国丝绸业前景仍不乐观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而一些发达国家还在继续采取新的经济刺激措施,说明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的滞后效应也还未完全显现,对我国丝绸业的影响也将会持续。这使国内外消费市场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尤其是欧、美、日等丝绸主销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下行风险增大,丝绸消费需求的恢复难度亦有可能增加。而另一方面,我国茧丝价格的“过山车”,或“打摆子”现象,将可能使我国茧丝供求和价格发生逆转,“外感风寒”和“内感风热”的中国丝绸业将进一步受到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