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暴涨棉企承压过重 业界渴望政府强力应对
生意社11月4日讯 9月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国内多种农产品价格轮番暴涨,其中,棉花价格也屡创新高,2个月内暴涨10000元/吨。10月底棉花期货1105合约虽有小幅调整,但11月依旧迎来开门红,3日盘中再次创出29980新高,同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28已达27701元/吨。
棉花价格如此暴涨,已对下游纺织企业造成巨大压力。河北某大型纺织企业生产经营负责人对和讯网表示,随着用棉成本增高,多数下游企业已经不能接受的目前的价格,高价位下的储备风险也极高,导致棉企已经不敢过多储备棉花。生产方面,目前公司则采取了调整产品种类的方式应对,如,增加涤纶、锦纶、人造棉等非棉纤维,或棉与涤纶、棉与锦纶等的混合纤维的使用量,以此来降低棉花使用量及其成本。但同时,作为出口型企业,公司每年出口至欧美、日韩市场的产品达公司生产总量的80%以上,成本增加、品质降低,对出口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出现目前局面,市场通常认为是由减产、上市较晚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但该负责人认为,减产等并不足以把棉价炒到如此高位。在储备棉不很充足的情况下,最初的分配指标却过高,拍卖未有最高价的限定,最重要的是棉花抛储的时机掌握不当,致使业内人士互相炒作,是推高棉花市场价格的重要原因。
该负责人表示,企业迫切希望棉花价格能够下调,但关键还要看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实施的力度。他认为,宏观调控是政府的职责,服务型的政府如何为企业服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国家进口棉管理应该尽早放开,给企业365天的自由,既然是市场经济,不妨全部放开,不要局限于进口配额的限制,让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准则运作。
第二,纺织企业税赋过重,企业工人劳动强度过大、待遇过低,人口红利拐点出现,行业无序增长、产能无序扩大,这些因素都使得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国家应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对行业进行整体规划。
第三,棉花的收购、采购、运输方面,都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出台,不能空说,实施要有力度。
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企业在行业自律方面做得很差,很多企业通过竞相降价争夺市场,最终使利润空间被国外企业占去,也是有待改进的。
最后,该负责人还不无担忧地表示:“今年棉花价格炒作到如此高位,明年农民都去种棉花,没有人种植粮食,中国的粮食市场如何控制?明年棉花供过于求,棉农的利益又该如何保护?”显然,这已经不仅仅是解决当前困局的问题了。
“长远来看,将来怎么办?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应该有手段、有力度!”该负责人再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