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棉花:棉价高位运行 防范风险成为业界焦点
生意社11月5日讯 目前,湖北省棉花采摘量已过大半,期、现价格仍不改上涨态势,频频突破高位,纺织企业用棉成本不断增大。原料成本的高涨能否传导给下游,成为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倍受关注和防范的焦点。湖北省棉花协会通过湖北棉花预警系统调查了解产业链的上游棉农和下游纺织企业对市场的表现和态度。
一、棉农适时交售,植棉收益稳步增加
据对江汉平原、鄂北及鄂东等地8个县160户棉农的调查显示,今年全省籽棉收获期在8月下旬;最早集中交售期在9月底至10月初,大规模交售时间在10月15日至10月31日之间。从交售时间分析,一是今年棉花收获期普遍推迟,二是表明棉农把握交售时间和节奏较好。9月底收购价已到4.5-4.7元/斤,第一次集中交售期错过了早期的收购低价,10月中旬收购价已达5.4-5.5元/斤,大规模交售又踩准了收购高价,为今年植棉收益增长打下了基础。保守测算,如按照今年单产400斤籽棉,平均售价5元(10月底全省交售均价已到5.52元/斤),籽棉毛收入2000元/亩;上年单产550斤,平均售价3元,籽棉毛收入1650元,同比亩平增收至少350元。
二、采摘量加快,高价诱发惜售心理
目前采摘量已超过总产量六成,收购“一日一价”促使部分棉农惜售。截止10月31日,被调查农户累计采摘籽棉168663.5公斤,占预计产量的55.4%,交售价由9月15日的4.5元/斤上涨至10月31日的5.6-5.8元/斤,而且经常出现一日一价、甚至下午与上午的价都不一样的情况,并且是棉贩上门收购,服务周到,使得部分棉农边卖边悔,期盼后面还会有高价,惜售心态加重。被调查户中有5家农户目前一斤籽棉未售,对后市期待甚高。大部分棉农认可当前收购价,认为落袋为安。截止10月31日,被调查户累计交售137381.5公斤,占收获量的81.5%。
三、气温逐渐降低,收获临近尾声
气温逐渐下降,日照也减少,10月份我省日照时间与历史同期相比,鄂东南大部、江汉平原南部偏少5~20小时,不利于裂钤吐絮。同时,为保证后茬作物种植,有些地区的部分棉株已被拨掉。
预计全省11月降水量略偏少,月平均气温略偏高,但有三次冷空气及降水过程(大致时段为:2日,14-16日,21-23日),预计11月底我省棉花收获将基本完成。
四、棉价持续上涨,纺企另寻“出路”
棉价一路上涨,货源也紧俏,且质量还很难保证,而坯布的价格却再也无法同步增加,加之用工压力使小型织布厂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纺织企业只有另辟蹊径,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不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棉花用量,部分中小型纺织企业“放假”,回避成本上涨高峰,还有企业采用抱团采购的方式,互相融资来稳固棉花来源,如提前付款给棉花加工企业,定向组织开展棉花收购。
五、高位棉花价格,波及相关产品价格高涨
化纤等相关产品价格跟随棉价“水涨船高”,涨价已波及消费市场。随着棉花价格上涨,纺织生产转而加大化纤等替代品的用量,引发连锁反应,带动了产品价格上涨。到10月中旬,以涤纶短纤为首的化纤产品,已经由每吨9600元涨到每吨13000元,涨幅高达三成多,近日报价还有小幅上扬。业内人士称“以前化纤产品调价,多半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而现在化纤的价格却是跟着棉价走。”原料上涨,布料涨价直接导致后道产品的价格上涨,服装及家纺用品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去年买一套‘三枪’内衣才三十七八块钱,今年已经涨到四十八块钱。
六、原料价格不稳,纺织接单“缩手缩脚”
有着我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第108届正在进行中,纺织服装业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由于今年棉花价格一路暴涨,至目前似乎还没稳定的迹象,很多参展企业都提高报价40%左右,这让多数外商很不适应,虽然也开出不少订单,但多数纺织服装企业都不敢爽快接单,大都喜欢接小单、短单,以避风险。据了解现在“报价7天有效期”已成为纺织参展商的通例,而此前报价有效期视棉价波动情况,有时可长达一两个月,甚至年初的报价到了年尾还在用。
棉花涨价已牵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神经,无论资本炒作多么宏大,缺口有多硬性,价格最终得由消费能力说了算,如果棉价上涨真的突破了消费极限,那么风险将急剧加大,这也是目前业界所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