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15年 渝派服装如何能后发制人?
生意社11月5日讯 由重庆市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重庆国际服装节日前完美落幕,服装节吸引了国内外239家企业参加,其中厂商洽谈会现场签约金额达13亿元,参展企业规模和签约金额均创历届新高。
最近6年,虽然重庆服装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全国占比较小,排位靠后。对此,重庆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尚福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表示,重庆服装业相比沿海发达地区,落后15年,服装企业在设计人才、市场培育以及品牌打造方面比起沿海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据中国服装协会的统计数据,去年全国生产服装400多亿件,重庆生产的服装在全国占比不到2%。
产业配套是最大瓶颈
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服装行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的趋势日趋明朗,不少外贸厂商携带订单进入重庆。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重庆服装业处于一个较低的竞争层次,一个明显的软肋就是没有完整的配套体系。
“我们并不愁订单,愁的是没有配套企业。”重庆一家童装企业负责人表示,事实上重庆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的服装是重庆生产的,拉链从义乌运来,面料又来自广东。比如一条拉链,在义乌才卖几分钱,拉到重庆要付一笔较多的运费。”其实,让她头痛的并不是运费,而是时间。服装生产一向都是争分夺秒,每到旺季,谁的新品能第一时间挂到消费者面前,谁就占领了潮流的“制高点”。
“沿海服装行业强在它的配套链上,其实外地人觉得重庆的服装挺时尚。”重庆市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唐均才表示,目前重庆自主设计的服装从样式上不输给沿海。由于沿海有大量的面料生产企业,研发出的新面料也第一时间被当地企业采购。“而我们只能看到别人在新产品上用了新面料后,再做跟进。”
由于产业链配套不完善,有些企业甚至面对到了手的单都不敢接,对此,各方人士表示,重庆的服装行业正面临一个良好的机遇,只要在品牌、设计、服务,以及产业集群上下工夫,渝派服装可以树立起自己在行业里的地位。
从四方面实现突破
面对与沿海服装产业发达地区的巨大差距,渝派服装如何才能迎头赶上?
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认为,要让服装业变强,必须得通过四个方式突破———产业链、科技、服务和差异化。这不仅是重庆服装业也是中国服装业未来的突破口。在产业链方面,不仅要大力建设供销网络,掌握渠道,还要向产业链的上游突破,在国际原材料市场分羹,把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方面,要加大投入,不仅服装的设计要新,制造机器要新,其市场理念、思维方式也要科学研究。在服务方面,不要从眼睛盯着成本,而是要研究盯准顾客的需求。在差异化方面,不仅要关注海外市场的差异化,还要看到,广大的国内市场中,城乡二元化结构也要进行差异化区分,如针对农村市场,设计出相应产品。
陈尚福认为,重庆的服装业要赶上沿海地区,还有一个过程,除了政府扶持、市场引导外,企业必须走差异化道路,走创新的有特色的道路。
“配套商、交易平台……没有庞大的产业集群,这些都是空话。”重庆市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唐均才认为,重庆服装必须通过集群效应带动产业发展。他说,重庆服装的现状是一个品牌是一条龙,大家各自为阵,一盘散沙。而一旦形成产业集群,必定能吸引原材料生产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的入驻,彻底解决配套问题。
广东省时尚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凯洛也表示,现在的渝派服装还处于“休克”状态,灌木多、乔木少,需要一个“鲶鱼企业”来激活。他说,重庆服装首先可以考虑立足区域发展,先做区域品牌,在某些方面滞后,抓起来了,就是机会,距离越大,空间越大。重庆渝派服装船小好调头,对工厂进行技改,提高原创能力,抓住目前80后、90后市场,重庆完全可以有实现弯道超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