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用纺织品产业需克服技术与质量难关
生意社11月8日讯 “虽然我国医用纺织品产业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但与国外相比,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在纺织领域研究了近60年的老专家,原纺织工业部科学技术司司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名誉副理事长华用士指出,我国医疗机构之所以大量使用进口医用纺织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自己的产品质量达不到国际先进标准,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后整理环节的研究,有效增强产品的抗血液、抗酒精、抗微生物(简称'三抗')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在日前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部分医用纺织品生产企业携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参展,让我们看到了我国该类产业发展的强劲实力,但他们也坦言,迫切希望政府、协会以及相关部门加快沟通、协作,改革相关机制,搭建相关平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及推广三大瓶颈。
尴尬的医用纺织品处境
在纺织品行业,产业用纺织品属于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产业;而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医用纺织品也属于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类产业。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副秘书长李桂梅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都促进了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据统计,我国医用纺织品年增长率超过10%,2009年产量达到3000多万吨。然而,我国医用纺织品却仍然没有摆脱“尴尬”的处境--国内的相关产品大量出口,国内的医院大量进口相关产品,尤其是生物医用纺织品。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质量、技术、标准、应用、规范和检测机制,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等等。”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陵申告诉记者,无论哪个产业,质量和技术永远是核心竞争力,因此,也是业内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但目前我国医用纺织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大部分产品属于附加值较低的防护服、隔离衣、手术洞巾、纱布等防护用品,而人造血管、心脏支架等高附加值的生物医用纺织品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无法形成产业化生产。这就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不仅如此,就是在基本产品中,质量和技术问题也很突出。”华用士指出,目前我们的产品只能算是原材料加工,后整理技术不行,如纤维技术、制备技术、制造技术等,使产品质量远远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所以国内医院愿意进口国外产品。
其次是标准检测问题。目前,标准滞后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我国医院大量使用进口产品,但其中不少是属于'出口转内销'产品。由于国内的认证标准、检测机构、检测手段都滞后于产品生产,国内生产的产品便大量出口到国外,经过国外检测认证后再转销到国内。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医院用进口产品的原因,因为没有医院敢用没有被检测认证的产品。”专家李燕立说。其实,标准滞后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该行业发展的水平,因为标准是技术门槛,是话语权,是质量标杆。例如,美国的防护服能达到4级标准,而我国的同类产品只能达到3级,这就限制了产品的使用。难怪业内人士用“低层次的原料加工”来形容国内医用纺织品行业。
第三是推广应用的问题。医用纺织品是一个下游推动型的产业,因此,推广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医用纺织品的推广应用面临很大困难,大多数医院都倾向使用国外产品,认为国内产品质量不如国外产品。“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工作做得不到位,产业内相关各方,例如政府、企业、协会之间的交流、沟通、协调都不够。”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说。据悉,目前我国医院使用的防护类产品90%以上靠进口,但同时我国生产的防护类产品又大量出口,如手术洞巾。“事实上,国内一些基本医用纺织品已经达到国际使用标准,这里面还涉及到医疗采购制度,这是利益的问题,医院使用进口产品还是国产产品,无论是医院还是医生个人,所获得的利益是不一样的,这一现实情况我们不能否认。”李燕立一针见血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