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严查“疯狂的棉花”(图)
生意社11月10日讯 今年9月以来棉价的疯涨,已引起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担忧。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紧急下发通知,提出六项措施以维护当前棉花市场秩序。
疯狂的棉花
通知称,受国际市场棉价上涨、部分产区不利气候和市场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9月份以来棉花价格快速上涨,部分地区出现了抬价抢购、混等混级收购、掺杂使假、无证照收购加工棉花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及其他六部门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上周四,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在一个投资论坛上预计,2010年中国棉花会在2009年已减产的基础上继续减产5%,这是助涨棉花价格走势的一大因素。
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棉花产量640万吨,较2008年减产14.6%。
减产预期下,国内外棉价屡创新高。最新数据显示,11月8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为28891元/吨,较上周五上涨733元/吨。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消息,11月8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成交30280元/吨。
而在9月1日,这一数据仅仅为18002元/吨,两个月内现货棉价每吨涨了近万元。自7月份至国庆节前,棉花价格累积涨幅为30%左右,而国庆节后不到三周时间,累计涨幅也达到30%。
国际棉价也持续上扬,上周五美棉142.23美分的收盘价为历年以来最高。
六招控棉价
高棉价到底是否受供需影响所致?近日一位印度官员表示,印度棉花出口数量有限,但其开始出口的前三周的大部分出口货物正在运往中国,因为中国需求强劲。
但“供需说”并无法得到市场更广泛的认可。上述七部门显然认为,高棉价尚“可控”。
通知提出六点要求,产棉区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和质量监管,重点加强对农村棉花经纪人的管理,对社会游资租厂或委托收购加工棉花情况的排查,严肃查处扰乱市场秩序和不履行质量义务的违法行为。
对于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有关部门要予以严厉查处。
方言表示,最近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除了天气因素和产量受挫以外,还有通胀预期基本形成,以及游资借势炒作的因素。
记者了解到,“先有了预期,才有了涨价”是部分专家对棉价高涨的另一种分析。
而棉价的高涨危害尽显。在棉纺织企业中,由于棉花占成本的60%至70%,棉价的持续走高使得近期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扩大,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成交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