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低碳正当时 废物利用方兴未艾
生意社11月12日讯 作为纺织大国,我国纺织企业已经深深认识到不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很难占有一席之地。
矿泉水瓶可以变成面料,在很多人看来,这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在纺织服装行业,废物回收利用正方兴未艾。
无锡恒诺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峰告诉笔者,他们生产的HANUO环保再生面料是将回收来的矿泉水瓶、废涤纶聚脂衣服、面料和纺织废丝等,通过环保再聚合程序,把其聚合物分解成两个单体,再经蒸馏、精炼成纯聚脂聚合物,然后再抽丝、织染成面料,最后加工成服装。“这些回收利用的原料没有用途上的限制,并且可无限再循环利用”。
在这里,低碳早已不再是一句口号。作为纺织大国,我国纺织企业已经深深认识到不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很难占有一席之地。
环保面料迭出
上海世博会刚刚落幕。在这场盛宴中,志愿者身穿的T恤衫也展现了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用环保新材料Flycool凉爽面料织造而成,添加了无机矿石复合粉体,具有瞬间凉感和吸湿快干的效果。
“该面料在接触肌肤时,就会产生1℃~2℃的瞬间凉感,可以让穿着者所处环境的空调温度调高1°C,约可节省3%~5%的电费,减少0.66kg的碳排量。”生产该面料的台湾纺合实业公司总经理胡永钦说,“如果把它用在更多的工厂里,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数字!”
事实上,前不久于上海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也成了环保面料竞相争艳的舞台。
无锡恒诺针织公司推出HANUO环保再生面料,相对于从原油提炼制造的原生聚脂纤维,回收环保聚脂纤维可降低64%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
海天轻纺集团则推出了Ecorona环保可循环面料,将废弃的涤纶面料服装或聚酯废料进行集中回收,再纺丝、织造而成;该公司另一款Sorona玉米纤维及混纺面料,可取代石油抽取纤维,比生产常规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少很多。
吴江福华织造公司展出的IOD轻薄面料运用回收资源织造而成,用该款面料做成的一件衣服总重量不足50克,其通过研发轻薄面料来减少资源的利用。
技术提供动力
在一件件低碳环保服饰背后,是企业不竭的研发动力。
在纺织领域促进低碳发展,“上浆”是个难点,因为这不仅仅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而且退浆又需要大量的水。无锡天然纺织公司研发出无浆料技术,一举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
该公司董事长朱国民表示,按传统工艺1.5米门幅每百米退浆需要用水3吨来计算的话,40万米织物每年可在退浆方面节约用水1.2万吨。不仅如此,该工艺还避免了退浆废水的产生,对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这项工艺同时为公司省掉了浆纱机,还节约了厂房和人力。”朱国民对笔者说。
印染可以说是纺织业整个生产链中污染最为严重的一环。盖奇(中国)织染服饰公司近日推出的冷转移印花技术,也许代表了未来印染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该技术可以达到染料利用最大化,不残留不污染,使得染料用量节省40%。与传统印花相比,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用水量,排放水回收使用率亦达到90%,常温转印、常温固色可节省能源65%。
信息技术的利用则为纺织企业打开了低碳改造的另一扇窗。杭州开源电脑技术公司提供印染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可实现高速智能调浆及残浆回用,有效减少染化料、助剂的使用。
低碳循环发展
从纤维到面料再到成衣,众多纺织企业在单个环节为节能减排而努力。一些大企业,更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环保产业园,加速推动低碳进程。
安莉芳(山东)工业园是业内低碳环保的一大典范。作为山东省首家环保工业园,该园区是地源热泵与节能工业集成技术的示范工程,制冷、供暖系统利用可再生资源节能达70%以上,同时减少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今年10月份,集生产、营销、研发中心等于一体的黑牡丹生态工业园投入运营。黑牡丹集团股份公司总裁助理陆清告诉笔者,这一工业园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达到100%。
据悉,黑牡丹集团先后投入2.5亿元用于技术改造,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他们投资2500多万元建成了日处理污水万吨的污水深度处理站、河水净化处理站,目前已达到中水日回用量2000吨,年节约用水60万吨的规模,随着后续园区设备和配套管网设施的完善,预计回用量将提高至60%。
此外,综合办公楼全面引进水蓄冷节能空调,平衡电网负荷;新建厂房照明均采用高效节能型光源。为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水平,黑牡丹还淘汰高能耗燃煤锅炉4台,采用园区热电厂集中供热;淘汰燃煤导热油锅炉1台,直接采用天然气燃烧进行面料定型。
“创建工业园就是为了实现低碳循环发展。”陆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