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承接纺织产业转移当仁不让
生意社11月13日讯 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昨日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纺织产业的官员、学者和纺织企业的大鳄汇聚中原,共同探讨“中国纺织经济转型中的产业转移”课题。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在昨天上午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中国郑州2010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已有43个纺织服装项目花落河南,投资总额达107亿元。
郑州与温州共建纺织服装产业园,香港裕隆投资股份公司、华芳集团、上海文卿制衣有限公司以及浙江绍兴宏集纺织品有限公司落户河南项目都进展顺利。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纺织产业谋求转型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出席昨日会议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介绍,2008年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出现了较大波动并呈下降趋势,出口增速已降至自2003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寻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之路已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适应国际经济大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我国2008年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强调了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
产棉大省,河南承接转移优势明显
我省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和棉花种植大省,棉花种植面积是全国的1/10,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我省也是全国重要的麻类、蚕丝、羊毛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我省的棉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2%,位居中部第一;我省的布产量也高达全国总产量的4.36%。
这些数据表明,我省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出席昨日工作会议的副省长史济春说,纺织工业是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省政府确定的5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
为加快纺织工业发展,去年我省出台了《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根据规划编制了《纺织服装产业近期提升计划》,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了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
据省工信厅厅长杨盛道介绍,中国服装协会已把河南确定为中西部地区承接服装产业转移试点地区。截至目前,我省共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404家,2010年1月~8月,全省完成纺织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044.57亿元,同比增长32.4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8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86.5亿元,同比增长33.65%,利润率处于全国领先位置。郑州女裤和男裤总量占全国总量的1/2和1/6。
“此次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在河南召开,充分表明了对承接产业转移的高度重视”,史济春说,河南省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在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区位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推动我省由纺织工业大省向纺织工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大项目频频落地
我省新增就业近5万人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份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而我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明显走在了前面,动辄投资几十亿元的大项目频频花落河南。
去年9月,省政府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郑州举办了“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玩具产业转移洽谈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102个,合同引进省外、境外资金171亿元。
其中香港锦艺集团(下称锦艺集团)在河南的大手笔投资十分引人注目。
锦艺集团是闽商陈氏家族在香港注册的以纺织和房地产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控股公司。其旗下的纺织产业发源于福建省长乐市,已拥有30多年经营史。
记者了解到,2006年以来,锦艺集团先后整体收购了郑州国棉二厂、一厂和六厂,并在新郑市龙湖镇征地近千亩建设两家纺织企业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新二厂)和郑州第一纺织有限公司(新一厂)。截至目前,两个新工厂已完成自有资金投资15亿多元,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8月31日正式投产。
据锦艺集团董事长陈锦焰介绍,未来3年~5年内,锦艺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对郑州纺织产业的投资力度,陆续完成在郑州的纺织产业投资累计约50亿元,逐步形成100万锭、4000台高档织机的生产规模(相当于郑州原有6家国有棉纺企业总规模的5倍),年产量将达17万吨高档棉纱和4亿米高档棉布,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00亿元以上,年创税利约15亿元,安置吸收就业人员1.5万人左右,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产业链配套最完整、品质档次最高的产值超100亿元的纺织工业龙头企业,并争取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
据省工信厅厅长杨盛道介绍,截至2010年6月底,我省纺织产业转移已经签约项目417个,投资总额1145亿元,合同引进省外资金911亿元;在建项目594个,到位资金364亿元,其中到位省外资金304亿元;竣工项目178个,完成投资177亿元,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12亿元,新增利税26亿元,新增就业近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