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高烧”传至服装 消费者如何应对涨价冲击波
生意社11月15日讯 一件款式相同但生产批次不同的服装,价格没变却分量缩水,细摸起来,手感还有些许不同——如果有类似的遭遇,您可千万别纳闷,因为据商家称,“缩水瘦身”的服装是应对上游棉花等原材料涨价的“无奈之举”。
专家表示,“衣食住行”是与老百姓联系最紧密的民生问题,近段时间以来,上游棉花价格持续上涨传导至下游服装消费领域,直接或间接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需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及早拿出应对措施。
服装价格平均涨两成
记者近日走访广东地区主要的服装集散地,位于广州火车站附近的广州壹马服装批发市场、广州地一大道服装批发市场、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批发商抱怨,几个月以来,服装批发的价格涨得厉害,目前平均涨幅已经接近20%。
来自武汉的批发商刘玫女士说,同一款式的夹棉袄,如今的拿货价比一周前贵了近15%。店主见刘玫女士犹豫不决,便拿出另一批次的同款式但价格没有上涨的货品供她选择。
“但这批衣服拿在手里怎么感觉轻飘飘的,而且布料也明显没有以前那个批次厚实。”刘玫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原材料涨价潮,很多服装制造企业都对制衣原材料进行了“瘦身”,原来需要用1斤棉花的现在改用半斤,然后再掺和上涤纶或其他材料,这样成本可以缩减约三分之一,基本保证同款式产品的价格不发生变化。
“现在除了棉花涨得厉害,人工费、运输费没有一样不涨的,我们只是在品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操作,不然,成衣的价格跟着原材料一路涨上去,不把顾客吓跑了才怪!”广州某休闲服饰品牌的总代理商鲁先生说。
广东纺织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说,服装的加工制造成本中,原料成本占到了七成多,加工制造成本不到三成。如今,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都在上涨的趋势正持续向下游传导,直至终端消费者。对企业和流通环节的商家来说,不涨价就要亏损,既要维持经营又要保持市场,这是两难的选择。
中低端服装领涨
“过去买条洗脸毛巾不过三五元钱,但现在少说也要六七元钱;去年花200元可以给孩子买身像样的保暖棉袄,但今年打完折还要300多元。”家住广州市荔湾区的陈丽妹阿姨说。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本轮服装价格持续上涨的过程中,涨幅居前的并非那些一线品牌的高档服饰,反倒是与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中低端普通棉纺织类产品,其最高涨幅已经达到30%。
在广州针织的老字号、利工民品牌越秀区分店内,记者发现价位在百元左右的棉纺织产品销路最好。该店总管杨小姐说,对于老百姓日常需求量大的棉纺织用品,如毛巾、棉毛衣、针织袜等,他们是通过调集往年的存货的方式以保证整体价格稳定。
“今年棉花价格大涨挤压了我们本已不高的利润空间,但街坊邻里间的生意是不可以随意调价的,对于日用棉纺织类产品,我们现在基本是保本销售,而主要的盈利点则寄希望在对新款式、新面料产品的开发上。”杨小姐说。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不同企业对原材料定价话语权的掌控能力大小以及销售市场、消费群体的定位不同,都直接影响着终端零售市场的涨价幅度。
季候风服饰广州地区销售负责人陈小姐表示,这次棉花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对那些品牌附加值大、利润高的企业影响比较有限,但对于那些机械化程度不高、手工作坊式的中小企业影响就非常大,因为这类企业对上游原材料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而且基本没有议价的话语权。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与棉花相关的化纤类产品以及替代类产品的价格已经轮番上涨,最终或将成为全面拉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从目前来看,情况还会进一步恶化。
“中低端服装的消费主体大多是城市中低收入群体,10%甚至更高的涨价幅度对这个群体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相关部门应当尽早拿出对策稳定下游棉纺织类产品的价格,以维护中低收入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彭澎说。
消费支招:错季购买、团购、网购
眼下,涨价已成定局,消费者该如何规划自家的服装购置计划呢?专家建议,从经济角度考虑,错季节购买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很多商家从减少积压成本的角度出发,都会不定时推出一些反季节服饰进行促销,打折力度比较高,细心的消费者会淘到自己心仪的产品。
其次,统计全家在一个季度内的服装购置需求,到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统一购买。在广州地一大道服装批发市场从事多年服装生意的谢贵女士提示消费者,不要以为批发市场只批发不零售,其实,几件衣服也能拿到批发价。
“现在的服装批发市场,服饰门类都很齐全,从内衣到棉袄、从童装到男女服饰一应俱全,消费者不妨把全家一个时期内的购置需求先统计出来,然后集中去采购一次,基本上可以节省20%以上的开销。”谢贵说。
最后,何不尝试网购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第三方支付的日趋成熟完善,网络消费以其便利、优惠的特点,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一件相同品牌款式的服装,在正规的网上商店购买,常常能享受到4折左右的优惠,因此我都是在商店看好款式,然后到网上购买,免费送货上门,何乐而不为呢?”网购达人吴小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