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行业价格联动机制已经形成
生意社11月17日讯 进入11月,每天早晨北京一些超市一开门,就有大批的人蜂拥而入,购买比农贸市场便宜的大米、鸡蛋、食用油和蔬菜。这种多年不见的情景仿佛又让人们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30多种监测商品中近80%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和多部委联合出台了相关的控涨措施,工信部也在制定控制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措施,并拟对蒙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危害的行业给予政策性补贴。
对纺织行业来说,除了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外,工业原材料价格也居高不下。棉花由9月1日的18000多元/吨上涨到目前27000元/吨,上涨幅度高达53%;纺机制造所需的低碳铬铁出厂价格为13600~13800元/吨(60基价),一周上涨了300~400元/吨;聚氨酯原料单月涨幅在1500~2000元/吨。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纺织企业也不得不对产品提价有所考虑。
今天,市场上终于有了反应。目前上市的冬季服装和秋装都比往年价格有所上调。然而,由于受国内外市场多头竞争影响,国产纺机产品的价格长期以来却难以上调,不能体现国内纺机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
中国纺机业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无论是技术水平、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还是对行业的贡献率,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但纺机产品的价格却始终不能与之匹配。由于长期以来纺机产品价格始终处在较低水平,随着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社会成本的上涨,纺机行业两头受挤压,利润仅仅维持在10%甚至5%的水平,长此以往,我国纺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纺机行业也应实行产品与原材料价格的联动机制,并尽快建立起优质优价的价格体系,真正维护具有知识产权企业的利益。
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纺机行业已经不能再走仅凭价格取胜的老路了,中国纺机工业要在今后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促使产品向精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升级,冲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行业所设的技术壁垒。这就要求我们的纺机企业必须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品牌知名度,形成利润水平、技术进步与市场竞争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