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绒,来自克什米尔的传承
山羊绒,来自克什米尔的传承,山羊绒是绒山羊在毛根处生长的一层细密而丰厚的绒毛,简称羊绒。由于亚洲克什米尔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山羊绒向欧洲输出的集散地,所以山羊绒在国际市场上习惯被称为Cashmere,中国采用其谐音为“开司米”。
人类使用山羊绒的历史远比应用绵羊毛的时间早。在铁器还未出现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用从山羊身上自然脱落和用手拔取的羊绒进行纺线,但要从绵羊身上取毛却是在剪刀发明之后才规模使用。18世纪英国人用山羊绒制成专用的“宫廷服装”,外观极为高贵。我国早在唐代,用山羊又细又柔软的“内毛”(绒)织出来的羊绒毛布称为“绒褐”,既轻又暖,深受人们喜爱。明代《天工异物》一书中还叙述了生产羊绒布的方法:用手指“拔绒”,然后“打线织绒褐”。
人类使用山羊绒的历史虽然很早,但工业化生产只是在近代才得以实现,这主要是由于从绒山羊身上抓下来的原绒中混有大量“粗毛”,而要把“绒”和“毛”用机械使之分离,需要特殊的“分梳”技术和设备。19世纪时,这项技术是被英国垄断的。20世纪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才相继有了羊绒分梳的厂家。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制造了国产第一代羊绒分梳机BC273,开始用自己分梳的羊绒制造最终成品出口。20世纪80年代,我国鄂尔多斯、天山等企业率先引进了日本等国的羊绒分梳和分梳工艺。
羊绒之所以矜贵,首先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一只绒山羊每年产无毛绒(除去杂质后的净绒)50克—80克,平均每5只山羊的绒才够做一件羊绒衫;其次是因为山羊绒纤维的细度,细度是指羊绒纤维横截面直径的长度,羊绒纤维细度越细,纤维与皮肤接触的时候的接触面就小,感觉就会越柔软、舒适,从而大大减少了羊绒制品对皮肤的刺痒感,这也是羊绒制品可以贴身穿着的主要原因;再次是山羊绒纤维的长度,长度指的是羊绒纤维两端点之间的距离,在同等细度的情况下,山羊绒纤维越长越好。消费者购买的精纺羊绒衫就是使用比粗纺羊绒衫更长的羊绒纤维加工而成,就更加精致、高贵了;最后,山羊绒是具有典型鳞片结构的纤维,鳞片层起到保护山羊绒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引起性质的变化,并赋予羊绒纤维柔和的光泽和华丽的外观的作用。由于鳞片的存在,并且鳞片生长具有方向性,因而使得羊绒制品具有良好的缩绒特性,这种缩绒的结果使人们可以得到表面绒毛密布、手感舒适的羊绒制品,这也是羊绒制品不可机洗的主要原因。
世界山羊绒的主要生产国家有中国、蒙古、伊朗、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近十年来,世界原绒年产量稳定在15000吨—16000吨,其中中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蒙古生产羊绒约20%左右(蒙古羊绒以青绒、紫绒为主,白绒仅占其产量的5%左右),还有极少的一部分羊绒生产在其他国家。而在羊绒资源中白绒最为珍贵,其产量仅占世界羊绒产量的30%左右。
在国际市场上,世界上50%以上的优质山羊绒均产于内蒙古,内蒙古的阿尔巴斯绒山羊,阿拉善绒山羊,以及二郎山绒山羊,赤峰塞罕绒山羊为中国优质羊绒的主要来源。同时,内蒙古山羊绒年产量占全国的1/2,占世界的1/3,素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内蒙古”的共识。中国2600多家羊绒企业汇集了全世界90%的山羊绒原料,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4O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出口量的80%。
本文作者: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