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涨价潮下纺企“自救”面面观
生意社11月20日讯 涨价潮,已经波及长三角这块热土,市场围绕如何管理货币流动性过剩的争论已趋白热化。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甚至提出,必要时对重要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
记者在近期走访发现,作为中国纺织重镇的长三角地区,前期遭遇棉花涨价,又一直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拉闸限电的影响,经营出现波动。各地企业纷纷祭出奇招,展开“自救”。
改变生产计划“应急”
自9月份以来,受市场供求失衡、国际棉价上涨、部分产区不利气候和市场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国内棉价一路快速上涨。至11月初,棉花价格节节攀升,从每吨18000元暴涨到3万多元,涨幅约70%。“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大涨价!”浙江贤盛轻纺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勇说。
绍兴是中国纺织业最集聚的城市之一。在纺织业,棉花是最基础的原材料,尤其在内衣、家用纺织品等领域,棉纤维几乎占了企业制造成本的60%至70%。据吕勇介绍,由于前期棉价上涨太快,绍兴的针织工厂开机率只有3成左右,纺织机5成左右。很多工厂就靠以前的库存原料度日子,原料用得差不多了就停产。
不过贤盛轻纺公司的开机率有8成以上。吕勇说,主要有两个手段在“避险”:一是提高产品价格。如最常规的棉弹力针织之前一直稳定在每公斤5美元,现在报价7美元以上;二是在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主要做小批量高档次的产品。以前一个车间做3-5种产品,现在要做20多种。
“纺织行业的出路就在小批量、高档次、深加工。”吕勇透露说,现在企业的订单多了,利润反而比去年还要好。
记者在长三角地区调研发现,除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力度维护当前棉花市场秩序,尽快抑制棉价非理性上涨,各地纺织企业也在积极应对涨价带来的不利因素,部分企业收益甚至超过去年7成。兰溪是浙江的棉纺制造老工业基地,浙江立马云山纺织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的棉纺企业。记者在企业看到,车间机声隆隆,工人忙碌不停,生产线几乎开满。董事长章树根告诉记者,在棉花暴涨的时候,企业如果踏准节奏,也可以有好行情。
据悉,棉花价格上涨后,企业立即改变了原来的长订单方式,采用短订单,以避免价格波动快带来的损失。“现在是10天一订,一旦订单下来,就一口气买下10天的面纱用量,锁定成本。”章树根表示,国外采购商十分了解全球棉花涨价的行情,能接受棉价涨产品报价也涨的现状。目前企业效益反倒比去年增长了70%以上。